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位顾客

郑成南

漫天飞雪茫茫世界。

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却从早上起就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然不少。

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

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和女人在外面过了省了来回的路费。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没给家里汇钱。

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

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

女人说没人了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

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屋内似乎更暖和了。

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一个。

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

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沫星子在杯子内冉冉升起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

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男人突然呆住了。

男人喊爹!

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

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

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喊。

多远的路。男人说。

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

女人抢着说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

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一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

男人说你从早上走到现在?

爹只顾自己说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

爹忙扶起男人你这是做啥?

男人抱住爹的大腿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

爹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

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

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

外面雪下得更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大年夜的晚上,女人反复催促男人把店门关了,好好吃一顿年夜饭,但男人始终不愿意关门,只是因为他认为还会有客人来,想多挣些钱。

B爹来到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枪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

C“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一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

D“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悔恨心理。

E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慰之情。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顾客,而小说却用了“最后一位顾客”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C不给分。 (2)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天气特征②为父亲的出场创设了环境,跛脚的父亲冒雪走了一天,凸显父亲对儿子的挂念③漫天飞雪,茫茫的世界,烘托了男人的惆怅心情。 (3)①勤劳能干,精打细算。大年三十的晚上也不放过一笔生意,辛劳忙碌,为了省来回的路费没有回家过年。②惦念父母,重视亲情。大年夜没有回家跟父母过年,心里惆怅,惦念父亲的病情,见到迎雪而来的父亲后又带着女人迎着大雪跟父亲回家。③及时反省,内疚自责。男人顺势跪下,歇斯底里的喊爹,抱住爹的大腿说对不起。(采分点:人物形象3点,共3分;结合情节分析3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4)观点一:合适。①设置悬念。使人对大年三十晚上“最后一位顾客”的身份产生极大的好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人物形象。“最后一位顾客”竟然是从早晨一路奔波而来的父亲,对本来就因没能回家陪父母过年而惆怅的男人造成极大的震撼,更增添男人的愧疚感。③突出主题。男人本想耐心等待,不放过任何一笔生意,结果等来的“最后一个顾客”却是迎雪而来给自己送饺子的父亲,折射了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父亲的到来,也让儿子极为感动,强调亲情的重要。 观点二:不合适。①从本文内容看,父亲是来给自己儿子送饺子的,不是来买货的,所以不能算是最后一个顾客,文章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孝顺父母,重视亲情,与“顾客”毫无关系;③小说情节设置以父子亲情为主干,“最后一个顾客”仅是开头的一个引子,不是小说重心。(采分点:明确观点2分,每点理由各2分,符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始终不愿意关门”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想多赚钱”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因此1分;B “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错误,是看儿子的杂货店;C“悔恨心理”错误,应是感激。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面临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比如上文所引的机器人诗歌,如果有较好的诗歌修养并不难识别,但在各种伪托李白藏头诗的口水诗都可以在网络上流行的今天,我们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判断一首机器人诗歌和一首好诗的差距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文学理论大家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复杂始终对应于人心的深邃,人性是永远无法替代的部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文学这朵艺术之花会永开不败。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显示了其威力,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B. 日前,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

C.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薇薇”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有模有样的模仿行为。

D. 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的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图灵测试”这个观点认为,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B. 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C. 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

D. 机器人“薇薇”写作的诗歌,有的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歌即使是我们认真推敲也无法辨别出是机器人所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B. 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虽然对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是挑战,但我们不必担心,我们真正忧虑的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

C. 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D. “文学是人学”,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我们就不必担心文学会衰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文章徒重技巧,于是不免转入空洞,累赘,芜杂的骈体文与应制文也便产生。文章不重技巧而重思想,言之有物,不作枝枝节节描述,方可希望产生伟大作品。所谓伟大作品,自然是有思想、有魄力、有内容的作品,文字虽泥沙杂下,却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技巧在某种习气下已发展过多,转入空疏,且新时代下的文学,实际上不在意此。技巧由此被诅咒,被轻視,同时也近于被误解。社会需变革,必变革,方能进步。徒重技巧的文字,就文字本身言已成为进步阻碍,就社会而言更无多少帮助。技巧有害于新文学运动,自然不能否认。

惟过犹不及。正由于数年来技巧二字被侮辱,被蔑视,许多所谓有思想的作品企图刻画时代变动的一部分或全体,在时间面前,却站立不住,反而更容易被”时代”淘汰忘却了。一面流行观念虽已把技巧二字抛入毛坑里,事实是,有思想的作家,若预备写出一点有思想的作品,引起读者注意,推动社会产生变革,作家应当作的第一件事,还是得把技巧学会。作者若希望把本人作品成为光明的颂歌,未来世界的圣典,既不知如何驾驭文字,尽文字本能,使其具有光辉、效力,更不知如何安排作品,使作品产生魔力,这颂歌,这圣典,是无法产生的。人类高尚的理想,健康的理想,必须先融解在文字里,这理想方可成为“艺术”。无视文字的德性与效率,想望作品可以作杠杆,作火炬,作炸药,皆为徒然妄想。

选自《沈从文集》,有删改)

1.技巧为什么会“被诅咒,被轻视,同时也近于被误解”?

2.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希望写出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