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  
推荐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主要表现了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

B. 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 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 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 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愤慨到怜惜,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B.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C.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D.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

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B. 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

的是第二个意思。

C. 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 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 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 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线句(1)及课内名句(2)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