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提示,填写名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明月出天山,_______________。(李白《关山月》)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斜阳草树,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苍茫云海间 术业有专攻 未云何龙 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尊还酹江月 寻常巷陌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苍”“攻”“杳”“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嘉祐集》)

(二)

秦之德义,无足比数,而卒并天下,乃前古所未有,故求其说而不得者,或本以地形,或归诸天助,又或以物所成孰之方宜收功实,而不知秦之得意盖因乎世变。是何也?以谋诈遇德义,则民之归仁,沛然谁能御之?以谋诈驭谋诈,则秦之权变,非六国所能敌。其成功非幸此所谓世变之异也世变异则治法随之故汉之兴多沿秦法。

(节选自《方望溪全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

C.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力量

D. 秦之德义,无足比数          比数:相提并论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 3 处)

其 成 功 非 幸此 所 谓 世 变 之 异 也 世 变 异 则 治 法 随 之 故 汉 之 兴 多 沿 秦 法。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以谋诈遇德义,则民之归仁,沛然谁能御之?

4.两段选文认为秦“并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冷漠、如此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 穿过一个与我无关的、我所陌生的世界,虽然我的眼睛认出了这些东西,但这只是我的眼睛。 这是不可能的事:三个月前我还坐在这里,画花瓶,描字,休息时带上我的果酱黄油面包下 楼去,经过尼采、赫耳墨斯、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画像前,再慢慢地走到楼下挂 着《美狄亚》的过道里,然后到门房比尔格勒那里去,在他那间昏暗的小屋里喝牛奶,甚至 可以冒险地抽支烟,尽管这是被禁止的。这怎么可能呢?他们一定把躺在我旁边的那个人抬 到楼下放死人的地方去了。也许那些死人就躺在比尔格勒那间灰蒙蒙的小屋里,这间小屋曾 散发着热牛奶的香味、尘土味和比尔格勒劣等烟草的气味……

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这回他们要把我抬到木板后面去。 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 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医生转过身去,背朝着我站在桌旁,在手术器械中翻来翻去。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 员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着,疲倦而忧伤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子茬的肮脏的脸,像是睡 着了似的。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里留着我用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大利 体和圆体。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医生小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身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文,它只差一点就完整无缺 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 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 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 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 想看看黑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 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 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说……

(节选自《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器______    ②______    ③震______

2.赏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

3.小说为什么强调用六种字体写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4.有同学认为,结尾处“牛奶”换做“怎么会这样”效果更好,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分条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