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进士。知潍县。天启三年擢南京御史,未出都,奏筹边六事,末言已被抑南台,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帝令实指,继孟以风闻对,诏诘责之。左都御史赵南星言:“今天下进士重而举贡轻,京官重而外官轻,在北之科道重而南都轻。乞因继孟言,思偏重之弊。敕下吏部极力挽回,于用人不为无补。”于是忌者咸指目继孟为东林。寻以不建魏忠贤祠,斥为邪党,削夺归。崇祯二年起故官,上言:近见冢臣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语语谬戾。其曰“惠世扬等借题当议”。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又曰“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夫谦益本,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会推之时,永光身主其议。乃指公论为拥戴。又曰“欲诸臣疏一面网,息天下朋党之局”。信斯言也,则部议漏张文熙等数十人,是为疏网,而陛下严核议罪,反开朋党之局乎?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纠,今又为御史马孟正等所论。而推毂永光者先为崔呈秀、徐大化,今则霍维华、张文熙,其贤不肖可知矣。后又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帝并不纳。永光深疾之,出为广西知府。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稍迁浙江盐运使,忤视盐内官崔璘,左迁保宁知府。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佐巡抚龙文光协守,城陷被执。献忠借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选自《明史·张继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B.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C.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D.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诏书、诏谕等。
B. 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C. 内官是多义词,我国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
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亦称作抚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继孟出身科举,仕途不顺。他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升任南京御史,后被削去官职;崇祯年间虽然官复原职,后来又遭遇外任和降官。
B. 张继孟积极进言,陈述时弊。天启三年,他向朝廷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崇祯二年,上奏吏部尚书王永光之过,后又弹劾胡应台贪污。
C. 张继孟刚者易折,受到排挤。他曾因上书言事,得到赵南星的支持,被人诬陷为东林党人;后受到权臣王永光的嫉恨,被外调到地方任职。
D. 张继孟守城御敌,以身殉国。张献忠攻打成都时,他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等人辅佐巡抚龙文光守城,终因寡不敌众,惨死于战乱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夫谦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
(2)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