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兰亭

祝勇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那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1.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

4.作者说,“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余秋雨在《笔墨祭》中写道:“过于迷恋承袭,过于消磨时间,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毛笔文化的这些特征,正恰是中国传统文人群体人格的映照,在总体上,它应该淡隐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传承毛笔文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限100字内。)

 

答案:
1.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 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 2.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 3.“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 4.毛笔书法是中华之瑰宝,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毛笔书法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培养一个人的耐心。在练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乐趣,培养一个爱好, 充实我们的课余时间。所以,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还是需要练习写毛笔字的。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引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作用在于所使用的材料更真实可信,从而说服力更强,也是文章内容更丰富、更有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分兮第二节,关注“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这些句子,分析可知,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表明万物繁衍生生不息,也印证了《兰亭序》 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 2.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阅读文章第三节,分析其论证层次,一定要抓住关键语句去分析。如①“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两句是说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② “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这句是说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③“(王羲之)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这句是说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抓住关键句并概括了层次后,应采用分点答题,答题模式为:“首先……;接着分析了……;最后阐述了……” 3.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理解“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这句话的意思,才能准确回答“千古兰亭”的内涵。阅读文章分析可知,文末的“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这句话一共两小句,关键词是“自己的轻”和“重”。抓住关键词,先要答出“轻”指的是什么,再抓住“战胜了重”,而且“重”是“不可一世”,在文中又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要分开理解:“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结合上述的分析,理解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要了解文学作品标题的作用有: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2、概括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的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考虑到读者需要,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在作用。阅读原文,怄气是文章最后一节中说“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分析如下:《兰亭序》与千古兰亭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 4.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传承毛笔文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道考查考生看法的题目。所给两段文字,一则是祝勇说,“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该句话是说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为了临摹《兰亭集序》,个人的生命相对于《兰亭集序》的流传之久,的确是短暂而渺小的,然而。“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所以,有了他们的不断接力,书法艺术才得以发扬至今。所以应当把毛笔书法传承下去,因为它是中华之瑰宝。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毛笔书法应当传承下去。另一则是余秋雨在《笔墨祭》中写道:“过于迷恋承袭,过于消磨时间,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毛笔文化的这些特征,正恰是中国传统文人群体人格的映照,在总体上,它应该淡隐了。”余秋雨的态度是毛笔文化不应该传承下去。因为它“过于迷恋承袭,过于消磨时间,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这是毛笔文化的局限性。由此考生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毛笔文化不应该传承下去。注意题目还有其它要求是: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限100字内。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金谷诗序

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二)

石崇传(节选)

崇字季伦,少敏惠,勇而有谋。苞(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石崇父) 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为言,苞曰:“此兒虽小,后自能得。”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征为大司农,以征书未至擅去官免。顷之,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复拜卫尉,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广城君(晋贾充妻郭槐,司马衷即位后,封为“广城君”) 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及贾谥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觳,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 “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囧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

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日:“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晋书·石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为娱目欢心之物矣      备: 完备

B. 与潘岳谄事贾谧            谄事: 逄迎侍奉

C. 使者出而又反,崇不许    竟: 竟然

D. 知财害,何不早散之      致: 招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元康六年          犹不能不之兴怀

B. 感性命不永          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C. 崇、建亦潜知计      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因自投于楼下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3.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太仆: 官名。始于春秋时。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B. 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C. 祭酒: 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主管祭祀的官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武林或商界的首脑人物。

D. 帐饮: 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 “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宋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康六年,为了给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其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

B. 石崇的《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都是诗集的序言,可以看做书序。

C. 石崇聪明有才气,但行为不检点。任荆州刺史时竞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后来被征召为大司农,囚征召的诏书未到他就擅离职守而被免职。

D. 石崇富可敌国,权倾朝野,却因为宠姬绿珠而招来杀身之祸。虽然他谄事贾谧的行径令人不齿,但是能够为了爱情不惜一死,也还是令人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