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

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B.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C.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D.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 复对制策,入三等       ④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⑥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④⑤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 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苏轼才华优异,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乎?

 

答案:
1.C 2.A 3.D 4.(1)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3)尽了我的力量而不能够到达的,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难道有谁会嘲笑我吗?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滂”作前句的宾语,“否乎”连用,不要断开。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