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父母教育孩子,大多爱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设身处地想想, ________?在不伤害到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父母的角色不应该是孩子思想的裁判员, ________。比如让孩子远离网络或手机游戏这个问题, ___________:一方面晚上强制熄灯断网,从刚性上界定规则;另一方面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喜欢做的事,逐步达到移情效果。

 

答案:
(1)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呢? (2)而应该是孩子行为的教练员。 (3)可以采取刚柔相济的方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前面说父母教育孩子“大多爱用命令式的口吻”,后面是问号,此处应是说对于这种方式孩子是否能接受;第二处前面说“不应该是……”,后面的句式应是“而应该是……”,从“比如”后面的分析来看,此处是说父母的角色应是孩子行为的教练员;第三处,前面举出“让孩子远离网络或手机游戏这个问题”,后面是冒号,冒号后面给出两种做法,可见此处应是总领句,应是说可以采取“刚柔相济”两种方法。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 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2.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删改)

【注】①公子:指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②羁绁:羁jī:马笼头;绁xiè,同“绁”,绳索。③武宫:重耳的祖父晋武公的神庙。④吕、郤:即吕甥、郤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C.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D.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伯,周代爵位之一,《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诸等。西周时称伯的诸侯,多为小国之君。周平王东迁时秦国因护驾有功升爵一级,从子爵改成伯爵。

B. 甲午,干支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合称,与干支纪年法不同,纪日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记日序,六十天为一周期。

C. 狄,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后来也用于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泛称。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示与华夏族相区别。

D.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稷原本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后被尊奉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宗庙设于王宫之左,分别代表土地和血缘,同为国家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重耳回国途中,到达黄河岸边,阻止子犯离去,投璧盟誓,表现了君臣同心的决心。

B. 重耳回到国内后,仍历经波折,直至派人在高梁杀死晋怀公,才终于登上晋国君位。

C. 重耳在吕、郤的祸乱中,首先得到寺人披告密,后又借秦伯之手诱杀了瑕甥、郤芮。

D. 重耳对敌人、故人虽然有嫌隙,但能善纳良言,及时改过;对介子推更是心怀愧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2)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