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增加古诗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某市小学的语文课本增加古诗引起了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也有质疑者认为这增加了学生负担。在我看来,增加古诗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做法。 增加古诗不但没有增加学生负担,还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增负”是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合理的部分,而古诗并非不必要与多余,它不是增加学生负担的对象。大诗人里尔克的《柏列格的随笔》中,有一句经典:“诗不徒是感情,而是经验。”诗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一腔情绪,还有生活的经验、前人生活的智慧。这是一种令人受益的文化,一种需要传承的文化,这种文化更是不能删减,应将它们传承发扬光大。 古诗是中国思想智慧的结晶,简短精辟,这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古诗中可以体现国学的精粹,由浅入深,字字珠玑,这不仅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形象理解。他们可将这种能力融会贯通在学习或生活的各方面,带来的可是一种强大的变通能力。可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载体的传承,而古诗正是最有力的载体,所以增加古诗是必要的啊。 再者,文化的传承不是有了载体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我们常言:“中华文化五千年之悠久。”若想更好地吸收中华文化,还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积累。而这时正在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失去了接触古诗的一次难得的机会,那小学生从小鉴赏古诗的根基怎可扎根。一个坏的学习环境不一定改变人,但一个好的读书氛围绝对可以改变人。增加了古诗,我们是增加了一次探索文化意义的思想启发。 可是现在不是有了载体和氛围就有可以很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了,更需要教学编书者深入考虑小学生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选取课文的内容应在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才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才是处理古诗问题的根本措施。同时在选取时还应更充分地考虑时代发展的方向,可将某些思想过于落后的古诗删减。这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选取,做到去糟粕、取精华。唯有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在他们理解之上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这些文化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增加古诗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理性对待古诗。别林斯基曾言:“诗人的伟大在于其幸福痛苦深深根植其时代和社会。”古诗的价值不应被轻视,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我们须永远传承的。 【解析】针对“部编本”敦材大幅增加古诗文的意义、做法等方面可以展开深入、具体的思辨、讨论。从利的方面讲,突出中国古典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不利的可能性讲,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要适度,在选文难度、选文数量等方面要理性权衡,以免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选编古诗文的价值意义讲,选文只是手段,关键在化育、立人,即以经典优秀作品来浸润学子的情感,磨砺其精神,熔铸其德行;对于古诗文经典作品,应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等原则,批判性地阅读鉴赏,而非食古不化。中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要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顾及不同学段学生阅读审美的心理特点……据以上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是对传统文化归位的期盼;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要符合科学理性的精神,切忌艰深。、繁难,揠苗助长;③不能只是在量的方面大幅增加教材中古诗文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从质的层面抓好古诗文作品教学的落实,真正发挥古诗文经典名篇的育人、立人功能;等等。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