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
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 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提气!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
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凝心!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
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
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
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
聚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刷新速度和颜值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
(李警锐 张琪昭)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
B. 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
C. 牵牛要牵牛鼻子。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D. 文章从三个方面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这一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