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3月,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在这份网络热传的帖子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比如某版本二年级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阑尾炎手术,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并不存在;又如某版本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所记载的地震发生时间并不相同……这些课文,因其中叙述的事件不真实而被指为“假课文”。

你对“假课文”事件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善意的谎言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人们又会以为他在撒谎。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如果在“谎言”前加上“善意的”,那么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言,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待孩子懂事,再以实情相告,他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作文 所以,我坚持人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人们又会以为他在撒谎。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作文 但如果在“谎言”前加上“善意的”,那么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言,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待孩子懂事,再以实情相告,他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人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可对“假课文”事件的相关方,如教材编写者、审查者的不负责任行为提出批评;可挖掘“假课文”事件产生的原因,指出假课文的危害,也可提出相关建议。当然,也可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假课文”事件,如语文教材不等于历史教材;内容只要是真善美,即使有点瑕疵也应包容;生活中允许存在“善意的谎言”等。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问题,都应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谈看法,否则,应视为偏题之作。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