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欧盟其他成员国最为担心的是,英国退欧也许会引发“退欧”的连锁效应,欧盟可能因此而土崩瓦解

B. 古法琉璃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功败垂成,加上琉璃不可回收再利用,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C. 被誉为“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的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峰峦叠翠,苍山如海,一沟九瀑,白水鉴心

D. 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E. 《人民的名义》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以反腐为题材,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彰显了正义的力量,为社会传播了更多的正能量。

 

答案:
BC 【解析】试题分析:土崩瓦解: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任何环节”“垂成”不和。白水鉴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望文生义。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比喻文章写得快。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振,字伯起,饶州乐平人。少有轶材,入太学,一时名辈多从之游。徽宗幸学,以诸生右职除官。提举京西常平,入为膳部员外郎、监察御史、辟雍国子司业、左司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始至,即言:“古者大祭礼登俊受爵,必以上嗣,既《礼经》所载,且元丰彝典具存。昨天子展事明堂,而殿下不预,非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太子矍然日:“宫僚初无及此者。”由是特加奖异。方腊起,振谓王黼宜乘此时建革天下弊事,以上当天意,下顺人心。黼不怿,曰:“上且疑黼挟寇,奈何?”振知黼忌其言,趋而出,然太子荐之甚力,遂擢给事中。黼白振资浅,且雅长书命,请以为中书舍人。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靖康元年,进吏部侍郎。时金兵至河北,振请纠诸道兵掎角击之,曰:“彼猖獗如此,陛下尚欲守和议,而不使之少有惩艾乎?”上嗟味其言,而牵于外廷,不能用。拜开封尹。故时,大辟有情可矜,多奏取原贷;崇宁以来,议者谓辇毂先弹压,率便文杀之。振请复旧制。诏捕亡命卒,得数千人,振请以隶步军而除其罪。步军司欲论如法,振曰:“方多事之际,而一日杀数千人,必大骇观听。”乃尽释之。改刑部侍郎。金骑在郊,邀车驾出城,振为何栗言:“宜思所以折之之策。”栗不从。未几,及于难,年五十七。金人去,从子庭访得其首归葬之。高宗即位,进秩七等,仍官其子及亲属三人,又赠端明殿学士。端平初,曾孙东请谥,赐刚愍。

(节选自《宋史·程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B. 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C. 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D. 侍郎冯熙载出知亳州/黼怨/熙载欲振诋以丑语/振不肯/黼使言者劾为党/罢提举冲佑观/居三年,复还故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任务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B. “太子舍人”是古代官名,多选用德行高尚之人,目的是让其陪伴在太子身边,以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C.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最初指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之后泛指一切死刑。

D. “谥”即“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臣僚等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的一个称号,只褒不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振年少时就才能出众,他在太学中时,许多名流主动和他交往,徽宗亲临太学时,让他担任了太学生中的高职。

B. 程振大胆敢言,他建议王黼说应该趁着方腊起义的时候改革天下的弊端,结果得罪了王黼,在王黼的奏请下,他由给事中改任中书舍人。

C. 程振为官崇尚宽赦,对于诏命追捕到的数千逃跑兵卒,他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把他们整编到步兵中而解除他们的罪名,最后这些逃兵被全部释放。

D. 程振为人深谋远虑,金兵邀请皇帝车驾出城,程振建议何栗要想出对付金兵的计策,何栗不听,不久,程振遭难,时年五十七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天子展事明堂,而殿下不预,非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

(2)彼猖獗如此,陛下尚欲守和议,而不使之少有惩艾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夏普公司根据周有光提出的“从拼音到汉字自动变换不用编码”的设想,研制出中西文电子打字机,并送给周有光试用。那个时候,85岁的周有光刚刚离休,他回到家中,开始“弃笔”写作,写文章、写信、编辑书稿都用这种打字机完成,他说“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

周有光很早就接触了打字机,对语言文字也早有研究兴趣。他回忆说,上世纪20年代初,“那时在圣约翰大学,都是用英文,用打字机,太方便了,这给我印象太深刻了。我也学了一点语言课程,后来在外国,特别到英国,我买到许多字母学的书。字母学在中国没有人研究的,我看了觉得很有趣味。那时候我们的银行在美国经常跟英国联络,因为业务的关系,我要到英国去,那时候是业余的爱好,想不到后来会用上。”

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再次风行,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在周有光看来,这也是一种中国人惯有的自欺罢了,“文化的流动哪里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呢?

文化的发展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他再次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双层文化”论,“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大家共同的现代文化,一个是各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是同时在这双层文化中生活的,每个国家的透明性都更强了。”在他的朋友陈章太眼中,周有光是真正的现代学者,“从不与世界为敌”。

材料二:

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105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人老了,牙不大好。”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待在桌前坐定,他摘下哏镜,合上书,将台灯推开些,戴上助听器,手不抖,气不喘。”我们要讲老实话,你们记录的时候,有些话少记录一点好了。

“我计算过,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5倍。”他举着一只手,手指揸开,很认真。

105岁的周有光,完全跟得上时代脚步。他知道“谷歌”的纠纷,还差点去看了《阿凡达》;我们用惯电脑,“提笔忘字”,他也会忘;当年他推行简体字,现在却经常忘记简体字怎么写,记得英文怎么说,却记不得中文怎么说。他完全有资格跟记者讲古:“我看着私塾变成了洋学堂,从留辫子到剪发;看着家里面从原来点洋灯变成点电灯,用上了电脑;还有手机,万里之外的人跑到耳朵旁边了。不是过上神仙生活了吗?”

1956年,周有光刚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自己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材料三:

2013年4月28日下午,我们走进了周老的书房。眼前这位著名的长者,正坐在蒙上蓝布的沙发上,后背有点佝偻,看上去行动不便,但眼睛依然很有神采。当我们说话时,他会专注地倾听,等到他开口说话,却屡屡使人吃惊,缓过神来却觉得大有深意。

谈到这个国家,周先生很认真地说,“我对中国是抱有希望的,只是不能急,要慢慢来”。他说别人不懂,以为美国只有二百年历史,这是不对的,美国继承了欧洲的思想传统——尤其是在英国的政治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说来,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美国是五千二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未来要有耐心,中国的进步也是明显的。只是别的国家可能三十年就能达到的目标,我们或许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或更久才能达到。

《周有光文集》责任编辑曾拜访周老,周老说自己年老了,记忆力衰退了,但思维还没有衰退。如果思维衰退就会得老年痴呆,那生活质量就很差了。“不过老年痴呆者大概最后都不会承认自己是痴呆症患者,我也认为自己不是,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也痴呆了?”一席话说的大家都笑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啊!这就是周有光式自嘲。自嘲,乃最高之幽默,往往代表着智慧、勇气和深刻的内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有光对语言文字很感兴趣,并提出了“从拼音到汉字自动变换不用编码”设想,使得中西文电子打字机得以研发成功。

B. 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周有光对此看法持反对的态度。

C. 文中引用了周有光写的《新陋室铭》,表明周有光是一个热情好客、简朴大方、放浪不羁的学者。

D. 周有光认为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世界各国的历史,应放眼看到其他国家的发展基础,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中周有光先生使用打字机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与材料二中写周有光先生“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5倍”这两个内容都说明了周有光做事讲究效率,接受新事物,走在时代的前沿。

B. 材料二开篇两段对周有光描写细致入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突出周有光老态龙钟、幽默风趣又谨慎。

C. 材料一与材料三中关于周有光对中国与美国发展的看法的叙述,表明周有光看问题客观公正,同时也体现他的爱国情怀。

D. 周有光式的自嘲,恰恰是他智慧的象征,思想的呈现,是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E. 三则材料虽然取材不一.详略处理各有所特点,但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3.我国近代哲学家李石岑在周有光的大学毕业证书上写着一句话:“为人格而战,为真理而战。”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阐述这句话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各种各样:是站立行走,是懂得用火,是劳动创造了人……都被先生一一否定了,于是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惰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丰富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规格笑容,比如微笑、嘲笑、冷笑、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误。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航空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我乘坐飞机数十次,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小姐满面笑容地屹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悬挂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有一位相识许久的女友,原是个敢怒敢恨敢涕泪滂沱敢笑逐颜开的性情中人。几年不见,不知在哪里读了专为淑女规范言行的著作,同我谈话的时候,身子仄仄地欠着,双膝款款地屈着,嘴角勾勒成一个精致的角度。粗一看,你以为她时时在微笑,细一看,你就捉摸不透她的真表情,心里不禁有些毛起来。你若在背后叫她,她不会立刻回了脸来看你,而是端端地将身体转过来,从容地瞄着你。虽然她给你一个温馨的外壳,却没有丝毫的热度溢出来。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起儿时戴的大头娃娃面具。

遇到过一位哭哭啼啼的饭店服务员,说她一切按店方的要求去办,不想却被客人责难。那客人匆忙之中丢失了公文包,要她帮助寻找。客人焦急地述说着,她耐越地倾听着,客人竟勃然大怒了,吼着说我急得火烧眉毛,你竟然还在笑!

我那一刻绝没有笑。服务员指天咒地对我说。看她的眼神,我相信是真话。

那么,你当时做了怎样一个表情呢?我问。喏,我就是这样的……她侧过脸,把那刻的表情摹拟给我。那是一个职业女性训练有素的程式化的面庞,眉梢扬着,嘴角翘着……无论我多么地同情于她,我还是要说一一这是一张空洞漠然的笑脸。服务员的脸已经被长期的工作,塑造成她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形状。表情肌不再表达人类的感情了。或者说,它们只表达一种感情,这就是微笑。

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排斥微笑,于是我们呼吁微笑,引进微笑,培育微笑,微笑就泛滥起来。银屏上著名和不著名的男女主持人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以至于使人不得不疑问一一我们的生活中真有那么多值得微笑的事情吗?

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诚恳,微笑只是恶战的前奏。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警惕的一重帐幕……

这样的事,见得太多之后,竟对微笑的本质怀疑起来。

因为快乐和友情,从猿到人,演变出了美妙动人的微笑,这是人类无与伦比的财富。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们脸土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驯化了,让它们按照微笑的规则排列着,随时以备我们心情的调遣。

记得小时候读过大文豪雨果的《笑面人》。一个苦孩子被施了刑法,脸被固定成狂笑的模样。他的任何表情,都只能使脸上狂笑的表情更为惨烈。无时无刻不在笑一一这是一种酷刑。

现代自然是没有这种刑法了。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心愿,只是一味地微笑着,微笑像画皮一样黏附在我们的脸庞上,像破旧的门帘沉重地垂挂着,那岂不是人类进化的大退步!

有一句话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怀疑它的确切。笑和哭都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谁能说黛玉临终时的笑比哭好呢?

痛则大悲,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摘自时代文艺出版社《我很重要》一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类有丰富的表情肌,能调整出不同规格的笑容,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B. 近些年生活中的所见让作者认识到先生教给她的原来是一条谬误,而非至理名言。

C. 现实中的微笑已经泛滥起来了,使人感受不到微笑的美妙与动人。

D. 文章用先生的问题开头,引出“人与动物的不同在表情”这一观点,并与下文所举例子中的人的表情肌只表达程式化的“微笑”形成对比。文章的结尾点明题旨,强调突出真情感的重要性。

2.现实中哪些现象使作者对微笑的本质产生了怀疑?请简要概括。

3.作者对“笑比哭好”这一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你是否认同她的看法?请结合文本或实际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