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有异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疏入,不报。坤遂称疾乞休,中旨许之。于是给事中戴士衡劾坤机深志险,谓石星大误东事,孙光滥杀不辜,坤顾不言,曲为附会,无大臣节。给事中刘道亨言往年孙丕扬劾张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位奏辨。帝以坤既罢,悉置不问。

初 坤 按 察 山 西 时 尝 撰 闺 范 图 说 内 侍 购 入 禁 中 郑 贵 妃 因 加 十二 人 且 为 制 序 属 其 伯 父 承 恩 重 刊 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进书,结纳宫掖,包藏祸心。坤持疏力辨。未几,有妄人为《闺范图说》,名曰《忧危竑议》,略言:“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其言绝狂诞,将以害坤。帝归罪于士衡等,其事遂寝。

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相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言:“国初分封亲藩二十有四,赐田无至万顷者。河南已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复移书执政言之。会廷臣亦力争,得减半。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吕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

B. 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

C. 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 刊之/

D. 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 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 重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 跋,是文章或书籍正文前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C.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 相坐,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相坐”或“连坐”。如“副使有罪,当相坐”中的“相坐”就是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吕坤心计深,野心大。他因为上疏无答复,就称病告退,看到孙光乱杀无辜却不禀告。

B. 吕坤注重学术研究。他在家闲居的时候与“后进”探讨、研习学术,他的著作颇有新意。

C. 有人写《忧危竑议》陷害吕坤,结果,皇帝将罪过归咎于戴士衡等人。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

D. 孙丕扬识才重才。他多次为皇上推举人才,曾推荐了三大贤士:沈鲤、郭正域、吕坤。

4.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

5.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6.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
1.B 2.B 3.A 4.我以一名八十岁老臣的名誉来保举吕坤,希望我能亲眼看到任用吕坤的效果。(关键词:保、冀、得。) 5.宦官害怕张衡说他们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6.你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7.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译文“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 2.试题分析:跋,是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 3.试题分析:理解错误,这只是戴士衡想弹劾吕坤的一面之辞。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