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统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太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等来的-系刊天文物候变化。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 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
节气时令是自然节律,也是传统中国人亲近自然的季节提示。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天时,安排着四季的农业活动。如霜降,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礼记•月令》:“霜始降,则百工休。”这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手工制作。当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饮食保徤的秘宝。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不一,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传统时令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黄帝内经》认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己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例如清明节。一些节气如立春、立夏、冬至等也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伏暑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的说法。古人还认为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二气的流转。由于阴阳二气分別代表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万物的生命周期亦与节气时令相关,从而形成了“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天道信仰,不仅圣人要“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暑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起居也要依照四季时令的阴阳特性来安排,因此针对特定节气时令人们往往形成相应的信仰、禁忌、仪式等。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維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立法体 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根据有关材料编写)
1.下列关于职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与太阳所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与时间不同,进而带来天文物 候的变化,这给节气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B.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己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昍影子的长短,并以此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的时间。
C.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始降,则百工休”说的是人们在霜降之后停止劳作,从中可看出农事劳动根据节气安排作息。
D. 农事活动除了根椐节气时令,还需因地制宜。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创立的,南北方节气特点不尽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饮食保健的指南。人的生命活动与气候变化紧密关联,四季变化会引起人体的变化, 人们在四季的饮食也应有变化。
B. 《黄帝内经》主要记载了传统时令的饮食原则,从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是个统一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二十四节气紧密关联。
C. 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表现在节日上,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 日,传承至今。
D. 节气时令还为古人的政治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其中就有“以罚副清而当秋”,秋天草木凋零, 象征肃杀,处决罪犯常在秋后进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是为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歌谣,这从一个侧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作经验与智慧。
B. 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在饮食保健、农事劳动、丰富的民俗活动等方面,二十四节气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古人认为,阴阳二气是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分别具有寒冷与温暖的属性,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时间指南,影响深远。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问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