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高峰是来北京务工的河南农民,起初他推着三轮车卖白薯,后来经人介绍在朝阳无限社区做了保洁员。10年来,除上班外,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清理社区的死角、小广告、厕所,下雨天还会清理下水道。晚饭后,义务巡逻到零点以后。刮风下雨从来没间断过。他还发起组织了“河南在京环保志愿者服务队”。2010年李高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根据政策,今年4月,李高峰落户北京。李高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更让我坚信,做好人,就一定有好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点滴奉献,情暖人间 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在拥有数以万计人口的城市里,也就是茫茫原野上的一棵小草,然而,他却在不起眼的岗位上坚持奉献,清理社区死角、小广告、厕所,下雨天还会清理下水道,晚饭后还义务巡逻到零点以后……李高峰的奉献蓄满了善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洁净了街区,照亮了人心。 人人做出一些奉献,社会就会更文明,人间就会更温暖。 奉献是阳光,一缕阳光也能温暖冷寂的灵魂。 环卫女工贾凤霞,每天晚间扫完地,都会给一位智障流浪汉买泡面。一碗热面,温暖了一个生命。更为可贵的是,每当这个流浪汉吃面时,贾凤霞就用萨克斯吹奏《天边》《走西口》……她说:“我知道,在方便面和音乐之间,他肯定会选方便面。但有了面吃,我相信,他也能听得懂音乐。”于是,人间多了一幅让人泪流满面的画面——漫天飘舞的雪花中,流浪汉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沉醉在蓄满爱意的音乐里,吹奏者的眼里也发出了幸福的光芒。 完美的音乐,纯粹的人。贾凤霞的音乐,不仅温暖了冷寂的流浪汉的灵魂,也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抚慰——一曲安魂。 奉献是星星,一颗小星也能演绎出美丽的童话。 石家庄九中街道两侧脱了皮的树上和一些残破的电线杆上,忽然出现了一些惟妙惟肖的美术作品:害羞的小浣熊、精灵般的小松鼠、趴在洞口向外窥探的小猫……小动物与漂亮的风景画引来许多市民驻足观看。这些作品是一位名叫王月的女大学生所画。 王月用爱心创作“树洞画”,为城市增添了一缕文化气息,营造了一道充满生机的风景,把普通的街道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奉献是小草,一棵小草也能将新绿洒满天涯。 格桑德吉放弃在拉萨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为了教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自己已有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道路艰险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学有所成,用在何方?出生于乡村的这棵坚强的小草,执意将点滴爱意洒向雪山、河流,爱心之草,终成片片天涯新绿! 人人都奉献一点点,用真情暖人心,用爱心温世道,世界将变成美丽的人间! [名师点评] 奉献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奉献的角度切入,立意准确,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开头,联系材料;主体部分,安排三个分论点——“奉献是阳光,一缕阳光也能温暖冷寂的灵魂”“奉献是星星,一颗小星也能演绎出美丽的童话”“奉献是小草,一棵小草也能将新绿洒满天涯”,从不同的方面引入典型新鲜的事例,主题得到了充分的阐释;结尾,收束全篇,并发出召唤,富有启发性。 【解析】试题分析: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新闻故事性的材料,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1)点滴奉献,情暖京城。李高峰为首都的清洁、安全,无偿地付出了时间、汗水,这种奉献温暖了人心,和谐了社会,愿这种奉献传遍大江南北,开出芬芳的花朵。(2)献出真情,收获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种下奉献的种子,才能收获回报的幸福。李高峰,坚持十多年奉献真情,社会也给他以回报,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户口迁入了北京。(3)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在追寻“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我们需要足够的精神动力,需要充满正气的社会氛围。这种精神动力蕴含在千千万万平凡劳动者的行动里。它需要我们发现,需要我们珍惜,需要我们弘扬。愿李高峰落户北京之类的事件越来越多,让真诚的奉献成为高悬在我们前方的旗帜,让旗帜为生命导航。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设计的日常

朱 锷

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丛书”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在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引自(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原研哉建立了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

B. 本文开门见山,从“设计是什么”讲起,借助轻松愉悦的讲述方式和丰富生动的实例,和读者一同探讨了设计是什么的问题。

C. 设计师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和职业培训,而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偶然得到的灵感。

D. 在与原研哉的作品对比中可见中国设计尚处在较为低级的起步状态,与日本的设计文化和理念相去甚远。

E.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方面涉及设计,可以说生活离不开设计,而设计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2.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世界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主要设计理念。

3.这篇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中“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是原研哉的名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这句话也可以推断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等),应该能够丰富文学(艺术、数学等)这一概念”,请举例说明这样推断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文字

伊 林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大雁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工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作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1.下列对科普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A. 自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仅仅依靠罗盘辨识方向。

B. “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大雁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明天空的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C. 天空大书上的文字可以让人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D. 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说明这个地方曾经一定是一片汪洋大海。

E. 大地上的文字,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2.“蜘蛛网”这一意象在画线语句中多次出现,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作者在介绍土地上的文字时重点介绍了哪两种石头?其用意是什么?

4.这篇科学小品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突出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