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自然中。雄伟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走进大自然,面对大自然,我们会有所思有所想,请以“走进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
梦萦瑶山山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的这几句诗催湿了我的眼眶,催浓了我的思念,催快了我的归心,把我又带回到了时时魂牵梦萦的瑶山。 故乡的瑶山是平凡的。它没有华山的险,黄山的奇,巫山的神秘,天山的绚丽,但故乡的瑶山具有它独特的美,变幻的美。瑶山上栽满了遐迩闻名的亭亭玉立的杉树,它们给瑶山穿上了不同的绿装——春的嫩绿,夏的油绿,秋的墨绿,冬的苍绿。故乡的瑶山像一缸发酵的醇香的酒,无论你什么时候去,都会让你醉,让你痴,让你离开两步又走近三步。一座瑶山会让你有不同的感觉。如果你喜欢苍茫,你可以远眺;如果你喜欢深沉,你可以近观;如果你喜欢豪放,你可以粗看;如果你喜欢清幽,你可以细察。故乡的瑶山可以使不同性格和爱好的人得到精神上、视觉上的最大愉悦。 故乡的瑶山是生动的。绿浪滚滚,是瑶山在舞蹈;泉水叮咚,是瑶山在歌唱;芬芳氤氲,是瑶山在散花;百鸟争鸣,是瑶山在讨论;万籁俱寂,是瑶山在倾听。春天,瑶山因播种而遐思;夏天,瑶山因耕耘而感动;秋天,瑶山因收获而雀跃;冬天,瑶山因喜庆而欢呼。 故乡的瑶山是富饶的。鲜嫩的杨梅,粉甜的板栗,壮实的花生,金黄的包谷,羞红的高粱,肥硕的番薯——使得大爷太婆们上山下山脚下生风,如履平川;使得小伙子们身强体壮,能赤手空拳和野猪搏斗;使得孩子们挂着鼻涕也能考100分…… 如此美丽、独特的故乡的瑶山,怎能不让我日夜思念? 故乡的水,波涛滚滚不是它的个性,龙吟虎啸不是它的风格。故乡的水是一个玲珑剔透的音符,在瑶山的歌谱里欢快地跳跃、奔跑。它从石缝里挤出,从树根底冒出,从草丛中钻出。遇到石头,它绕个弯,然后回眸一笑;碰到树,它停下打个招呼,然后继续往前赶;临近深潭,它一个猛子扎下去;走上平地,它润润喉咙,然后哼一曲歌谣。故乡的水是一位活泼可爱的顽童,抢你的目光,劫你的笑,偷你的心。 故乡的水又是神奇的。故乡的水载着作家叶蔚林坐着的盘老伍的竹排《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漂流;故乡的水酿出的瓜笔酒,诱得七仙女偷偷下凡,不肯再回天庭;故乡的水做出的白豆腐嫩而不碎,就是“赴汤蹈火”几个小时也绝不会变“节”,让日本人自叹日本豆腐根本不能和它相提并论;故乡的水浇出的“天下第一椒”——珍珠椒圆润艳丽,闪烁如珠,脆辣香甜,驰名中外;故乡的水将瑶家少女们养得白皙皙的,水灵灵的。 如此奇妙的故乡的水,怎能不让我朝思暮想? 让我魂牵梦萦的瑶山,我在心底无数遍地呼唤你,但千呼万唤都不是重复,每一声都有崭新的含义,每一声都萦绕在浓浓的思念里,每一声都如那波浪起伏的林涛! 【解析】试题分析:对“走进大自然”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走进大自然,即走进阳光,走进风雨,看山川河流,赏花鸟虫鱼;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崇尚自然的生活状态,即如老庄哲学所崇尚的自由、无为的生活;三是从“自然”的比喻意义立意,把“自然”理解为“自由发展”“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等含义。从第一个层面立意并不错,但立意不高,就要从写作技法上争取优秀。从第二个层面写,在立意上比第一层面高,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入手来写作,论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主题,但还是显得大众化了。从第三个层面写,单立意来看,会高人一筹,如从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去勉强自己;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角度来说,人际关系要顺其自然,不能掺杂更多的其他因素,等等。这样来构思作文,就显得较有新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语言优美,联想丰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荷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

B. 文章以荷引起自己心灵的震动开端,以自己被荷的品质所感动,变成一个宠辱皆忘的人作结,首尾呼应;以“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为线索,脉络清晰。

C. 从结构上讲,第③段是对①、②两段的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对荷不言屈服顽强的生命力进行了真挚的礼赞。

D. 《说荷》可说是一篇现代的《爱莲说》,托物寓意,借荷言志。文章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作者非常善于借古人的胸臆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E. 这是一篇颇有新意的咏物散文,作者一开始就直接点题,说明荷花对自己心灵的震撼。这种强烈的震撼来自荷花本身强大的生命力。

2.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

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 “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 “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 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