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响,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 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 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 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D. 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E. 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BCDE 2.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对比强烈。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 4.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二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三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 【解析】试题分析: 1.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其至皆倾摇弛            解:松懈

B. 未尝有                    疾:疾病

C. 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    属:类

D. 道也夫                  胜:承担

2.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 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 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 李材书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二人才干相当,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