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不写远方,直接处理问题
——诗人于坚、西川读鲍勃•迪伦
南方周末:什么时候接触到鲍勃·迪伦的?
于坚:8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我们就接触到这些东西,基本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来接受他。迪伦通过歌告诉我们,人还可以怎么样去生活。在受物质主义强大影响的时代,人特别害怕死亡,拥有越多越害怕死亡,但是鲍勃·迪伦的这种精神让你感觉到可以以一种超越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南方周末:从诗的角度来分析,鲍勃·迪伦写的歌词有哪些创新?成色如何?
于坚:就歌词来讲,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诗。他的诗既有抒情的,也有《像一块滚石》的那种。看上去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你又觉得里面充满了含义。这首诗里面有一种禅宗的效果,像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仅这一首诗,他就是一流的诗人。这样的诗他还写过很多,而且他的诗风格很多样,根据表达的对象、感觉不同,他可以写得非常抒情,直截了当,也可以是后现代风格的。
西川:这些年来,中国诗歌界所接受的外国诗歌,基本上都是书面的、精英化的,越复杂越好。从一个读精英诗歌的人的角度,可能会觉得鲍勃·迪伦的趣味正好相反。鲍勃·迪伦写的跟歌唱有关系,当然迪伦往里边附加了价值观,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他的情趣。另外,我觉得这次奖给鲍勃·迪伦,实际上不是给他一个人,应该是给他那一代人。二战以后,他们对于世界文化的塑造,他们所起到的那个转向的作用,非常巨大。
南方周末:如果把鲍勃·迪伦的歌词拎出来,照诗歌的标准衡量,他足够得诺贝尔吗?
西川:鲍勃·迪伦的歌词,有时候主题挺重,但是语言使用很巧。有些字词搭配很巧,使他的语言有一种飞扬感,能让重的东西飞起来。他有一首讲命运的诗。一般的歌手哪敢唱命运呢,中国的歌手永远唱的,不是我爱你就是你不爱我,或者咱一块儿去西藏、远方……所谓远方,就是不处理问题。鲍勃·迪伦是处理问题的人,他直接处理的,全是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于坚:鲍勃·迪伦是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招魂的巫师。文学起源于招魂。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从《诗经》开始就知道,诗是用来招魂的。
南方周末:你觉得这次把奖给鲍勃·迪伦是文学边界的拓宽,还是只是一个回归?
于坚:我觉得是一个回归。对美国来讲,无论是狄金森,还是惠特曼,还是弗罗斯特,都是这个路数的诗人。我觉得迪伦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南方周末:将来有没有可能,一个广告文案或者任何带字的作品,都可以拿来评价文学意义?
于坚:只要那个东西有招魂的力量,完全可以。这次的授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我觉得年轻一代会重新去听鲍勃·迪伦,会发现人其实可以像他那样活着,完全可以非物质化的,生活在一种精神性的世界里面。
南方周末:中国也有鲍勃·迪伦式的人物吗?
西川:鲍勃·迪伦那一代人扭转了战后整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没有这样的人。鲍勃·迪伦那一代都是发明性的诗人,小说家,音乐人。中国唱摇滚的,摇滚也是从西方来的,民谣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不光是音乐人,中国好多方面都是缺少发明性的人物。
(选自2016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南方周末》记者所说的“成色”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坚认为,鲍勃•迪伦的影响并不在文学意义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他吿诉人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面对死亡。
B. 西川认为,这些年影响中国诗歌界的外国诗歌,基本上是书面的、复杂的、精英化的, 而不是鲍勃•迪伦式的简单、通俗的歌词。
C. 于坚认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的回归,就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勃•迪伦同狄金森、惠特曼等人的诗是招魂的,代表了一种主流文学传统。
D. 西川认为,中国摇滚来自西方,民谣也深受西方影响,但缺少发明性,也没有出现像鲍勃•迪伦这样扭转了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人物。
3.鲍勃•迪伦写的歌词如何体现了创新性?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怎样理解鲍勃•迪伦创作中的“不写远方,直接处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请梳理记者提问时的采访思路。
答案:
1.迪伦所写歌词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2.C
3.(1)含义丰富、具有禅宗的效果;(2)风格多样,可以非常抒情、直截了当,也可以是后现代风格的;(3)附加个人价值观,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情趣;(4)字词搭配很巧,语言有种飞扬感。
4.(1)直面命运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2)为人类召回失落了的灵魂;(3)提示年轻一代,在物质主义影响强大的时代,可以过一种非物质化的、精神性的生活。
5.记者从两位诗人自身的阅读经历入手,探讨了鲍勃•迪伦歌词的特点以及他是否足够以此获奖,从而提出其获奖对人们重新认识文学本质的重要意义,最后引发对中国尚缺乏鲍勃•迪伦式人物的思考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的词语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准确解释。“成色”在文中是指迪伦所写歌词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2.试题分析:
A.于坚认为,鲍勃•迪伦的影响并不在文学意义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他吿诉人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面对死亡。“影响并不在文学意义上”理解有误。B. 西川认为,这些年影响中国诗歌界的外国诗歌,基本上是书面的、复杂的、精英化的, 而不是鲍勃•迪伦式的简单、通俗的歌词。“而不是鲍勃•迪伦式的简单、通俗的歌词。”理解有误。D. 西川认为,中国摇滚来自西方,民谣也深受西方影响,但缺少发明性,也没有出现像鲍勃•迪伦这样扭转了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人物。“也没有出现像鲍勃•迪伦这样扭转了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人物。”理解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