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 义(社会影响)上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
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
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 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
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 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
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
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 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 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 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
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 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 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 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 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
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 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在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
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 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 歌本身的文体特性决定的。
C.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 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 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 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 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 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 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 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 “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 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
B. 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如果不用心灵去 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 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 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 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 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