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 “___________”一句。

(2)面对生命的短促和个体的渺小苏轼在《赤壁赋》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答案:
苟余情其信 芳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信芳”“生命的短促和个体的渺小”“内心的苦闷抑郁”,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蜉蝣”“渺”“箸”的写法。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 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

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B.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C.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D.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科,唐宋朝都有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程序相比科举考试要繁琐。

B. 从父兄,即从兄,一般指的是父亲的亲哥哥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就是堂兄、堂哥。

C. 僭称,犹言妄称或用作谦词,文中李希烈超越了自己身份地位的名号,妄称为帝。

D. 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也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能谋善断,深得民心。他在巡查河东、陇州的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得百姓赞誉。叛贼攻破洛阳,以将领首级示众,他暂时隐瞒真相,也安抚军心。

B. 颜真卿公言直道,反遭排挤。吉温因私怨诬陷宋浑,将他贬谪。颜真卿仗义执言,却得罪了宰相杨国忠,一心排斥他,而被贬为平原太守。

C. 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广平王统领二十万大军去平定长安,出宫殿时不敢骑马,而都虞候管崇嗣倚先王恩遇却骑马,颜真卿弹劾了他。

D. 颜真卿忠直英烈,正气浩然。在反贼李希烈的死亡威逼前,颜真卿气节不屈,视死如归,其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将与他的书法一样,世宝传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2)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为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

段吉方

纵观以往关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有这两个特点:一、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体现出了“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先于理论”的现象;二、在“中国经验”的定位上,一般会将中国文论话语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纳入广义上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宏大叙事之中。

首先,“批评先于理论”是“中国经验”研究中的应有之义。只有在批评中,中国文学的经验,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才能够给“中国经验”的讨论提供直接的参照及批评言说的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才会落到实处。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王国维时期,这个“中国经验”就是文学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回答文本创造的历史及其所展现出的规律,“中国经验”是从“文本学”与“批评论”的层面上升到美学理论的提炼和话语方式的表达。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一种综合的批评评判,它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从文本出发的充分的批评阐释。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论如此,中国近现代文论中的“中国经验”也是如此。从“五四”时代到三、四十年代,鲁迅、胡适、周作人、胡风、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等人的文论,就是中国作家以自己的话语评价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文论话语仍然是从批评实践层面上着眼与发展的。即使是中国近代文论中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的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间词话》中有“中国经验”,就是因为他没有忽略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于理论体系构建的要义。

其次,为什么不能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与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相提并论?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来看,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直接展现了在当代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和风格都是“中国”的,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的凝聚和表现。

但我们说,这种“中国经验”是“文学”的,它区别于那种广义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地方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体现人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心理现实的困顿与无奈,指向的是本真人性的丧失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剧变及道德伦理变迁的关系,从而更具反思性与批判性,当代性价值也更为明显。从文学表现方式上来看,这种“中国经验”也有着特殊的手段,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现代寓言,还有后现代精神反讽。正是这种来自精神、情感与心理层面的“中国经验”的书写,让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也更突出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性以及精神属性上的特殊性。当代文论话语如果想要深入把握这种“中国经验”,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面对这种多重叠加的语境特点。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这不仅正常,而且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的一种需要重视的路径方向。

B. “中国经验”的问题古已有之,不管是先秦时代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面的“中国经验”是一种综合性的批评批判,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例证。

C.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能够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批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文论话语体现了“中国经验”,将理论体系构建立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上。

D. 从中国传统文论到中国近现代文人中的“中国经验”,作家都是以文本为核心,文论话语特点都注重于批评实践层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对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中呈现的两个特点,作者认为前者给我们提供的启发非常重要,值得进一步借鉴,后者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B. 近现代文论依然在践行“批评先于理论”的“中国经验”,像鲁迅、李健吾等人的文学论述,即是中国作家着眼于批评实践,对中国自己的作品的评价。

C. 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缺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不能与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经理”相提并论。

D.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以文学的表现方式来关注和表达人的心灵世界,反映人性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理论话语而言,批评实践的问题在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中被更多的关注,理论话语可以从创作实践中提取出来,。

B.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呈现出“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特点,但批评先于理论,不等于可以用批评取代理论,。

C. 区别于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有着独特的文学性,其表现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表达都是文学的,。

D. 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和精神属性上的特殊,使得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我们应更深层次的面对它,以更好的把握当代“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