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苏东坡现在过得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瞅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板,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 有一天, 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板词》。其结尾部分如下:

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胖。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病。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

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笑为神性的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

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有一篇随笔,是两个乞丐的故事: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吃饱饭后便睡,睡了又吃饭。”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

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着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选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写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期间的一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如何从忧患中取乐的。同时也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

B.乌台诗案并没有给苏轼的生活带来多少阴影,在这个肮脏的小镇,他自得其乐,饮酒、夜游、酣睡,他是个随遇而安,自由洒脱的人。

C.尽管此时苏轼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尽管他的夜游引起谣言,但他始终乐观面对,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

D.政治上的失意,反而成就了苏轼贬谪期间文学上的巨大艺术成就,这就是拥有大人格,大智慧的苏东坡。

E.本文语言深入浅出,犀利幽默,入情入理。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

(2)本文主要写了苏东坡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文章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和轶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文章开头写道:“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BD(A、“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不恰当。C、“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文中没有此信息。E、“犀利幽默”分析不恰当,应是诙谐幽默) (2)①写苏东坡在黄州神仙般的生活以及遭遇两起谣言。②写苏轼这种自由的生活给他的写作风格带来了变化,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3)①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史料确凿,有稽可查,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②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③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 (4)苏轼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的生活,这肯定是表面的。他的实际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状态决非如此。①联系当时的谣言,可知他在黄州的处境: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是被监视的,人身没有完全自由。②从苏轼当时的精神状态来看,是以自嘲来自救的,即以自我嘲笑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③从课文透露,“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是贫穷的日子。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不恰当。C项“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文中没有此信息。E项“犀利幽默”分析不恰当,应是诙谐幽默。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写苏东坡在黄州神仙般的生活以及遭遇两起谣言。写苏轼这种自由的生活给他的写作风格带来了变化。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和轶事的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文章布局、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如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史料确凿,有稽可查,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等。 (4)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主要理解语句内涵,结合文本分析。“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结合“神仙般”分析,苏轼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状态决非如此。当时的谣言,苏轼当时的精神状态,“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是贫穷的日子等。其实是表面的神仙般生活,实际上内心是痛苦的。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见可                    师:学习

B. 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意:料想

C. 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D. 亦以吾子                 病:难堪、为难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数州

斯天下民至焉

B. 至无雪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病乎

作《师说》贻之

D. 而谁敢炫怪群目

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理由,柳宗元以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为由婉言拒绝,实际上这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

B. 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至被逼得不能安其位。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持不赞成态度。

C. 文章先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然后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D. 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庸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怪”,等等,冷嘲热讽,尖酸辛辣,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技”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萨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B.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典型人物,这种人物具有脸谱化的特点。

C. 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更为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人物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D.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和后来的双主角或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 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 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 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 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 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