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_①__是作者自赏,  ② 是小范围传阅,  ③  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④   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场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   ⑤  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   ⑥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② 

    ④

    ⑤ 

A

    /

    也

    因为

不但

B

不管

    还

    所以

C

无论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D

/

    还

    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无论”与后面的“都”照应,构成条件关系。“是……还是……亦或是……”三句构成选择关系。“文章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与“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之间有因果关系,故用“因此”。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有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仅……而且”。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在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结句发出了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愈来愈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召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废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 / 谘议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B.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C.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 / 诏诰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D. 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以选 / 复为中书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做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做的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 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 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 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是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忌酒。

B. 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 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 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