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普希金

余杰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他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时候,无论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还是在酒宴上、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这样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这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个满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天空中出现了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体现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暂时的;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是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小女孩三岁就为普希金的死而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茨维塔耶娃记得曾经在家里看见了普希金的儿子,跟画像上的普希金一模一样。她偷偷地读哥哥学校里的《文选》课本,上面有普希金的诗歌《致奶娘》。哥哥不爱读书,妹妹却很爱读书。她不能完全读懂诗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概念,但是她读到“布满皱纹的双手”和“被遗忘的大门”时,她记住了,并且终身不忘。她躲在巨大的书柜里阅读“禁果”——淡紫透蓝斜烫着金字的大厚书《普希金全集》。她差不多是在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我是用胸和脑来阅读普希金的。”

最有趣的是,茨维塔耶娃一家人经常到普希金纪念像附近散步。普希金纪念像既是散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普希金纪念像到普希金纪念像。小女孩仰望着黑色的普希金像,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也将是“黑思想、黑命运、黑生活”。普希金纪念像还是她与妹妹赛跑的终点:看谁最早跑到普希金纪念像跟前。妹妹的保姆有时简单化地把它说成:“咱们到普希金那里坐一会儿。”小茨维塔耶娃总要学着老学究似的纠正她:“不是到普希金那儿,是到普希金纪念像那儿。”茨维塔耶娃是那样地喜爱普希金笔下的女子达吉雅娜,她赞叹:“哪一个民族有如此这般谈情说爱的女主人公:勇敢而自重,钟情而百折不回,有先见之明而又一往情深。”她自己的悲剧性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普希金生前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拥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普希金生命最黯淡的时刻,他依然坚信这一点:自己比拥有全部俄罗斯人的生杀予夺权力的沙皇要高尚千百倍。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中写道:

我将永远被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用诗的竖琴唤起了那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

(选自《想飞的翅膀》,有删改)

1.文章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本,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那时候他还是个满头鬈发的少年,他已经知道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2)她差不多是在黑暗中读的,鼻子几乎触到书本和柜子的隔板上,书的重量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3.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茨维塔耶娃?

4.请结合文本,赏析标题“永远的普希金”的意蕴。

 

答案:
1.一方面表明普希金精神的高洁,另一方面表明普希金对于俄罗斯人的重要性,照应标题;引出下文对普希金重大成就及影响的叙写;与结尾写普希金作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原因相呼应。 2.(1)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 (2)重量:既指普希金作品丰富,《普希金全集》厚重;也指普希金作品里所表达的哀伤、预感、压迫等。 3.详写茨维塔耶娃,表现普希金对她的深刻影响;强调茨维塔耶娃只是普希金的千千万万个孩子当中的一个,表明普希金影响的广泛性。侧面表现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从而突出题目中的“永远”。 4.(1)文学成就显著: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2)精神意义重大: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高贵、尊严及自由精神力量的象征。(3)作品影响深远:一代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在普希金的作品影响下成长。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第一节内容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一方面表明普希金精神的高洁,另一方面表明普希金对于俄罗斯人的重要性,照应标题;引出下文对普希金重大成就及影响的叙写;与结尾相呼应。 点睛:第一段的作用:1、开门见山点题。2、贯穿全文线索。3、总领全文。4、引起读者注意思考。5、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故事法、场景法)。6、如果用倒叙,有设置悬念作用。7、如果用歌词、诗词点题等。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含义。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1)“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被选中去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等可知,“使命”指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2)“重量”既指作品也指作品的价值、情感等。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花大量笔墨写茨维塔耶娃的原因,主要从茨维塔耶娃的影响、侧面表现的人物特点等方面分析。如表现普希金对她的深刻影响;表明普希金影响的广泛性。侧面表现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标题的意蕴。第一步明确题目问的是探究“‘永远的普希金’的深刻意蕴”并要求“结合文本”。第二步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角度。②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角度。③从标题与人物的关系角度。④从标题与环境的关系角度。3.第三步用简洁的文字合理组织答案注意分点作答。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兵久屯                      老:年老

B. 请以兵三千人道以入            间:偏僻

C. 之不得共食                    摈:排斥

D. 学官由此不敢直讲              贱:轻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追随裴丞相平叛时,向丞相献计,派遣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擒获叛贼吴元济,平定了淮西的叛乱。

B. 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反对狂热崇拜佛骨,认为崇信佛教既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也不能保佑君主长寿,从而触怒了皇帝,被贬潮州。

C. 韩愈尊重有才学的人,不以貌取人,在国子监任祭酒时,用巧妙的手段维护了一位相貌丑陋的教授的尊严。

D. 韩愈在古文创作上有很精深的造诣,提倡要向东汉以前的作家学习,同时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2)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

4.韩愈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