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老太太凌晨4点半就站在体育馆门前排队,替工作繁忙的儿子购买球赛门票,但在她之前,已经排了数百名球迷。周围排队的球迷发现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问明情况后,一名女球迷主动联系到附近维持秩序的派出所民警,希望特殊情况能够特殊对待。民警立刻同意,带着老人前往售票口买了票。

这位女球迷告诉记者:“当时老太太都排了六个小时,我怕她这么排下去撑不住,球迷也要尊老爱幼。”尽管这次“插队”超过了排在前面的数百名球迷,但他们却没有任何指责)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敬老爱老,发扬传统美德,传承文化道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让我们倍感温馨的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书《西京杂记》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见,重阳节不但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文化节日,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社会美德。 “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人生老幼两个阶段是相对脆弱的,而这两个阶段的健康、安全、生活质量都决定着我们人生大半的幸福指数。父母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在我们最娇柔、脆弱时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撑保护,并言传身教成为我们一生的第一任老师。当他们为我们呕尽心血,为社会为国家鬓霜白发,四肢羸弱需要搀扶时,正需要我们回报给他们同样有力的臂膀。 有父母在,不论我们年龄多大,也是孩子。而以父母为核心的家,最让人感到温馨和踏实,当某天父母离去,你的心理年龄也将瞬间苍老。所以,不论你身份多高贵,事业多辉煌,工作多忙碌,都应该尽量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去陪陪他们,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你人生遗憾。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对和谐世界的理解也包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养老、敬老不但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国家老龄委《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显示:中国老年人数量已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并以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在增长,远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按此速度,2026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 201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常回家看看”条款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孝敬父母已从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责任。近几年全国各地还从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养老金并轨、以房养老及城乡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免费领取养老保险等方面,更多地向老年人倾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温暖关怀。 为减缓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资源比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知识、耐心、经验、阅历是老年人最大的优势,全面二孩政策不但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也有利于增进家庭和谐,让老年人在晚年享受孙辈承欢膝下的快乐,并将他们的知识、耐心、经验、阅历通过家庭教育得以隔代传承。而老年人在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社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优势,也将以家庭为单位,传承、滋养、弘扬,汇聚起永不断代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生命、文化、道德、责任的代代传承,不但是九九重阳节的主题,同时也应该是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解析】试题分析:此作文材料属于社会事实生活类,作文题凸显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认识,考生需把握恰当的角度,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并且要注重思辨性。①从整体角度把握,可以理解成和谐社会需要制度规则的严格执行来促成维护,但当和道德(爱心)、人情发生冲突时,两难选择面前,一味地强调制度规则的约束和管理,就显得不尽人情了。此时,选择道德人情做事情或处理问题,不但不会破坏社会固有的秩序,反而更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②也可以从老太太的角度谈母爱奉献的主题,从女球迷、民警的角度谈尊老爱老、弘扬传统美德的主题。③也可以从批评儿子和老太太的角度,谈儿不孝,母溺爱。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一个要点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