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B.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C.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D.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如“擢”,表示兼任的如“署”。

B. 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 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 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成龙虽然在乐亭任职时间不长,但施政深得民心。后来,又因为为官清廉,得到皇帝诏令嘉奖。

B. 皇上向于成龙询问畿辅重地兴利除弊首要的事是什么,于成龙认为是消除盗贼,大力推行保甲制。

C. 皇上认为可能会有借钱纳资捐官的人,这些人最终会剥削百姓来偿还债务。于成龙认为皇上说得对,于是主动认错。

D. 皇上亲临察看于成龙负责修缮的高家堰、归仁堤各处,命令于成龙继续筹办增筑疏浚的事务。不久他因病请假,回乡调养治疗了。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答案:
1.B 2.A 3.D 4.(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被降职调走”被动句,“叩阍”,“勘实”) (2)(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他(于成龙)”主语补充,“卑薄”,“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主要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消除盗贼是根本。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没人敢深入追究。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署”,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结合文本内容“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可知,是“在任上调养”,不是“回乡调养”。 点睛: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被降职调走”被动句,“叩阍”译为申诉,“勘实”译为调查核实。(2)“他(于成龙)”主语补充,“卑薄”译为低薄,“虞”译为忧患。 参考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代理滦州知州。(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隶巡抚。皇上诏令询问:“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应兴利除弊,首要的事应当是什么?”成龙上奏说:“消除盗贼是根本。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没人敢深入追究。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到任之后,上给皇上的奏章说:“消除盗贼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该制度)民间已经遵照施行了。只有旗人的村子向来不属于州县(管辖),本旗的统领(又)远在京师,只有拨什库在村里,不能按约定的条件管束(他们)。应当让旗人与民户共同编入保甲制,拨什库、乡长互相检查,发生盗劫,不用问被盗的是旗人还是百姓,(都)协力救助保护。抓到盗贼的,(一律)赏赐;窝藏或放纵强盗的,(一律)惩罚。”皇上把这事交给相关部门商议执行。先后逮捕惩治了旗兵沈颠、太监张进升和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人,(都)依法处置。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成龙回奏:“不会连累(百姓)。”皇上说:“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皇上于是问(他):“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成龙说:“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削去官职,皇上让(他)留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 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未来简史》作者聊聊比人工智能统治世界更可怕的事

记者:你曾经对未来世界有过多少种不同的畅想?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人类将会进化为神,这毫不夸张。我们将会获得“神力”,尤其是创造和重构生命的能力。我们可以用基因工程创造新型的有机生物;用脑-机接口技术创造半机械人;甚至创造完全无机的生命体。21世纪经济的主要产物不再是纺织品、车辆或武器,而是身体、大脑和思想。

这将是地球上生命出现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革命。40亿年来,生命被自然选择的规律所掌控。无论你是病毒或恐龙,都要根据自然法则进化;无论仙人掌还是鲸鱼,外观如何古怪另类,都依然局限于有机领域。而现在科学可以用智能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甚至能创造非有机的生命形式。

记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对《未来简史》中描绘的未来,很多人表现出的并非进化为神人的满足,而是恐惧。

尤瓦尔·赫拉利:我写这本书正是为了提醒人们正面临的一些更危险的可能性。如果你惧怕某些可能性,仍可以采取些行动。

21世纪,人工智能(AI)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会改变世界,我们可以用它们创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而如何明智地使用它们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这比全球经济危机、中东战争或欧洲的难民危机更为重要。

想想生物技术对待家畜的方式。一方面,我们无视对动物的折磨用生物技术设计生长更快、产肉更多的牛、猪和鸡;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用它来生产被称为“清洁肉”的肉——在实验室中用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不需要饲养和屠宰一整只动物。这意味着,我们能用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创造天堂,也同样可以构建地狱。作出明智选择的好处将是无法估量的,一旦选择错误,代价可能是毁灭人类。

记者:《未来简史》中展现出一幅大部分人被超级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变成无用阶级的图景,但目前已有很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反对人工智能威胁论,你的设想是否太过悲观?

尤瓦尔·赫拉利: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人们有诸多困惑。科幻电影中,AI通常会产生意识,并试图操纵甚至消灭人类,这十分不切实际。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意识则是感受和渴望事物的能力。虽然计算机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智力,但他们仍然没有意识,且并无证据表明他们已经在发展意识的道路上。例如,AlphaGo,这个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AI具有令人惊叹的智力,但它并没有意识,它不会在比赛中感到焦虑,也不会因赢得比赛而感到快乐。因此,对杀人机器人试图灭绝人类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

我更担心的是无意识的AI导致数十亿人失业,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用阶层”。从汽车驾驶到疾病诊断,我们现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超越人类。专家估计在20-30年内,不仅出租车司机和医生,而且发达经济体中约50%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所取代。该如何处理这数十亿经济上无用之人?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没有任何经济模式可以应对这种情况。这可能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最难以破解的经济和政治难题。

此外,随着算法迫使人类退出就业市场,不仅财富,政治权力也可能集中在拥有全能算法的小部分精英手中,从而造成前所未有的不平等。

记者:你会怎样避免自己被海量信息淹没?

尤瓦尔·赫拉利:我依然在用一个很老旧的诺基亚手机,没有摄像头,也不连网。人们花几个小时在互联网上看搞笑的小猫视频,却不关心全球变暖。我尽量避免使用智能手机,以免被无关信息淹没,比起不停检查电邮、发推特和拍照,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摘编自《人物》2017年第4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社会人类将进化为神,人类将拥有创造新型的有机生物,甚至能创造非有机的生命的能力。

B.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虽然计算机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智力,但他们仍然没有意识,因此没必要担心会有试图灭绝人类的杀人机器人的出现。

C.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我们现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任务中超越人类,这是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之一。

D.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造成未来社会前所未有的不平等的是拥有全能算法的小部分精英,财富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这些人手中。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及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尤瓦尔·赫拉利对未来世界的许多畅想,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只是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一种预想,还是比较肤浅,论断比较模糊,给人留下的只有幻象。

B.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绘了一部分人进化为神、大部分人被人工智能所超越成为“无用阶层”的图景,意在提醒人们对此警觉并作出行动。

C.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们面临人工智能统治人类世界的危险可能性,如果没有作出相应的行动,人类可能会遭到毁灭。

D. 主持人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问及尤瓦尔·赫拉利怎样避免自己被海量信息淹没,看似与采访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的轻松闲聊,实则另有深意。

E.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创建天堂,也同样可以构建地狱,这是未来世界最可怕的事情,也是这次访谈的主题。

3.记者的四次提问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刻碑人

那些墓碑,往往比主人风光,活在尘世的时光,也总是比主人更久一些。

每个人,包括亡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同理,作为人们辨识亡者身份的墓碑,每一座墓碑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在我乡的旷野上经过,你就会发现,我乡的每一座墓碑之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而你看不到的是,墓碑背后,我乡的每一位刻碑人,都是乡间卓越的书法家。这些民间书法家,大多不识几个大字,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技艺的精湛。他们将丧主家请人代笔的尺幅,紧贴在平整的石料之上,沿着纸上的文字,用朱砂,用刀笔,用凿子,渐次而深地镌刻下一个人的名字及名字覆盖下的一生。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勾点撇捺,各有方寸;篆隶行楷,皆自风流。

刻碑人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舍得出力气,也守得住寂寞、屏得住耐心。倘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绝少从事这一行当——在世家大族眼中,这是对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身份的亵渎,往往会遭受本乡本族的排斥和疏远。但我乡历史上的碑刻名宿王久仑似乎是个例外。

我查遍了本乡志书,那些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没有留下关于久仑先生的只言片语,只有他的一首绝意仕途、颐养山林的七律。但在更民间的父老口中,他的名字和轶事却经久不衰。

在走访了我乡的诸多故老之后,我大体了解到了王久仑先生的家世以及生平:王久仑,右军后人,前清秀才,工书法,善吟诗,有刘伶醉酒之风,存高山流水之德。先生为人豪爽而不乏温和,才华冠于沂州而谦虚谨慎,时人多以结识他为荣。某一年,秋闱未折桂,名落孙山外,先生遂闭门不出三月,三月后孤身移居村外,圣贤之书尽抛,始为人刻碑。先生刻碑,自写自刻,字体多用魏,结体方严、笔画强劲,朴拙中万千变化,端正中无限风采。一时间百里刻碑之业皆为其臣服,乡人遂以“刻碑王先生”称之。久之,简称“刻碑王”。故老传闻,王久仑先生生来一对阴阳眼,一眼看阳世,一眼看阴间,能与生者言,能与亡者谈,因此,他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

王先生的故事固然是被故老们夸大了,但即便刨除掉夸大的成分,但就抛弃了功名,俯身丧葬之业来说,也足以引起后人的诧异进而敬佩了,毕竟,先生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毕竟,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都在我乡冠于一时,乡人皆以收藏一幅他的书法为荣。

关于“刻碑王”的传奇,最让人惊奇和不断传说的,是盗碑。

野史相传,民国三十五年,世道混乱,乡人填饱肚皮尚难,无暇其他。时有盗贼,辗转鲁南苏北,半月之间,夜盗王先生碑刻23座以图获利,终在徐州城被巡警查获,一时引为奇谈。消息传开,更多的蟊贼夜潜我乡,将王先生所刻之碑偷得一处不剩。何其悲痛呵——艺术向来如命似草芥的歌妓,当碑刻被视为一种艺术,就是它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之时。这也正是为何今日,作为一个探寻远去的刻碑匠人故事的书写者,我遍寻王碑而终无所获的原因所在了。

摊开本乡志书,面对王先生唯一流传下来的那首七律,我在想,倘若王先生知晓数十年后他辛苦所刻之碑的遭遇,他还会选择做个刻碑人吗?我在想,倘若礼请王先生刻碑的乡人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碑会遭此大劫,还会请求王先生刻碑吗?

没有人回答我。除了那座被盗贼盗走的,但却留在乡人记忆里的墓碑——据说,那是王先生为自己镌刻的墓碑;更据说,那也是先生平生所刻的最小的墓碑。墓碑上面刻的不是大清国秀才王久仑,而是:刻碑人王久仑。

(选自《散文》2017.04,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乡的刻碑人都是一流的书法家,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他们能创作各种碑文并将之镌刻在墓碑上,因此每一座墓碑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

B. 在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刻碑王”王久仑的只言片语,是因为王久仑出身世家望族,却从事刻碑这亵渎自己祖先和自己身份的行当。

C. 乡人敬佩王久仑的原因,一是他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却抛弃功名俯身丧葬之业;二是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在本乡冠于一时。

D. 这篇散文写的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用对比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王久仑。

2.文章对盗碑有关内容的叙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刻碑人王久仑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的世纪耗散

借助于网络,诗歌的发展好像是如虎添翼了,“诗人”何止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甚至不止是冬笋爆发,一年四季都是遍地春笋了。我们处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卡拉OK时代满足了人人当歌星的欲望,也满足了诗歌爱好者人人当诗人的愿望。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产生了汗牛充栋的卡拉OK歌曲式的诗作。出版社的改革开放,让每一位有资产的诗人都能够出诗集,顺利地成为有诗集的诗人。作协的改革开放,使有一定数量诗作的诗人,都成为绝对不假的体制意义的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县级等各种级别的注册诗人。

然而,诗人们知道,真正读诗的人数锐减,社会关注诗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诗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不再有类似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那样的诗作改成电影大获成功,也不再有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那样的引起争鸣之作,再没有朦胧诗那样的被聚焦关注的诗歌流派,再没有北岛、顾城、海子、余光中、席慕蓉,甚至汪国真那样凝聚更多眼球的诗人。人们广泛关注的,可能是裸体朗诵的“行为艺术”,而不是关注诗歌艺术本身……

总之,进入21世纪,当下诗歌正步入“崩盘”式的全面耗散时代。文学边缘化,诗歌当然也边缘化。诗歌边缘化自然是文学边缘化的一部分,所以,大的背景原因是一致的。

文学的边缘化除了文学家怅惘,没有谁会关注,20世纪下半叶,文学曾经以政治宠臣的身份紧跟政治长达40年。正如宠臣永远奔走在帝王鞍前马后,总是引人注目,而得以风光无限那样;文学因为是政治的宠臣而得以成为社会的焦点,处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诗歌曾经是宠臣的一员,宠臣是帝王的代言人,所以,诗歌一度成为政治口号的形象化翻版。

其实,文学的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文学不再是政治的宠臣,它争取到了主体性的主权地位。要文学回到生活舞台的中心,除非文学回到政治宠臣的位置。我想,与其那样,还不如让文学成为精神家园的门卫,让诗歌成为诗歌爱好者的心灵故乡。然而,诗歌边缘化的程度显然要大大地高于小说。诗歌何以重度边缘化?何以发生崩盘式的世纪耗散?这自然有其文体的本质原因。诗歌无法给激烈竞争之中的社会群体,在疲倦之后提供故事消费。故事通过进入家庭的电视,使包括文盲在内的受众看得津津有味。诗歌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享受的,她是要在宁静的心灵状态下的“读”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如此浮躁的社会,神经如此紧张的人们,有几人是心境宁静的?

诗歌不是用耳朵听就可以享受的。而流行音乐可以用耳朵来对付,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大饱耳福。流行歌曲是超越时空的,超越民族、语言,哪怕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外国歌曲,人人照样可以享受。文盲可以欣赏流行歌曲,可是,诗歌不行。

诗歌是浪漫的奢侈品,是文学象牙塔的塔尖,是诗化生活的外化,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花朵。她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来支撑,更需要心灵空间来存盘,对于诗歌的爱好必须是有所附丽的。

对于大众而言,太穷的人没有物质基础爱诗,太富的人已经被物质财富填满了生活空间,已经没有心灵空间来爱诗。而据说我们现在的贫富差距有点大,穷的太穷,富的太富,结果都没有办法爱诗。诗啊诗,你奈人们何?

(节选自《文学自由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诗歌爱好者人人皆可当诗人,社会拥有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

B. 改革开放时代,让每一位有资产的人都能够出版诗集,都可以成为绝对不假的体制意义的注册诗人。

C. 借助于网络,“诗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可真正读诗的人数却锐减,社会关注诗的程度大大降低。

D. 诗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当下的人们对诗人的关注和诗歌的关注,有些可能已经脱离诗歌艺术本身。

2.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21世纪,诗歌正步入“崩盘”式的全面耗散时代,诗歌随文学的边缘化而边缘化。

B. 在20世纪,文学曾经以政治宠臣的身份紧跟政治,诗歌却是政治口号的形象化翻版。

C. 诗歌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享受的,诗歌无法给激烈竞争之中的社会群体提供故事消费。

D. 诗歌不是人人皆可享受的,它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来支撑,对它的爱好必须有所附丽。

3.纵观全文,下列对于“诗歌边缘化”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边缘化,是指诗歌不再是政治宠臣的一员,不再处于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

B. 诗歌边缘化是文学边缘化的一部分,除了大的背景原因,文体是诗歌边缘化的本质原因。

C. 诗歌边缘化没什么不好的,诗歌边缘化已让诗歌成为精神家园的门卫和诗歌爱好者的心灵故乡。

D. 同样是文学体裁,小说也同样被边缘化,只是小说边缘化的程度显然要大大地低于诗歌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