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刻碑人

那些墓碑,往往比主人风光,活在尘世的时光,也总是比主人更久一些。

每个人,包括亡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同理,作为人们辨识亡者身份的墓碑,每一座墓碑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在我乡的旷野上经过,你就会发现,我乡的每一座墓碑之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而你看不到的是,墓碑背后,我乡的每一位刻碑人,都是乡间卓越的书法家。这些民间书法家,大多不识几个大字,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技艺的精湛。他们将丧主家请人代笔的尺幅,紧贴在平整的石料之上,沿着纸上的文字,用朱砂,用刀笔,用凿子,渐次而深地镌刻下一个人的名字及名字覆盖下的一生。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勾点撇捺,各有方寸;篆隶行楷,皆自风流。

刻碑人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舍得出力气,也守得住寂寞、屏得住耐心。倘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绝少从事这一行当——在世家大族眼中,这是对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身份的亵渎,往往会遭受本乡本族的排斥和疏远。但我乡历史上的碑刻名宿王久仑似乎是个例外。

我查遍了本乡志书,那些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没有留下关于久仑先生的只言片语,只有他的一首绝意仕途、颐养山林的七律。但在更民间的父老口中,他的名字和轶事却经久不衰。

在走访了我乡的诸多故老之后,我大体了解到了王久仑先生的家世以及生平:王久仑,右军后人,前清秀才,工书法,善吟诗,有刘伶醉酒之风,存高山流水之德。先生为人豪爽而不乏温和,才华冠于沂州而谦虚谨慎,时人多以结识他为荣。某一年,秋闱未折桂,名落孙山外,先生遂闭门不出三月,三月后孤身移居村外,圣贤之书尽抛,始为人刻碑。先生刻碑,自写自刻,字体多用魏,结体方严、笔画强劲,朴拙中万千变化,端正中无限风采。一时间百里刻碑之业皆为其臣服,乡人遂以“刻碑王先生”称之。久之,简称“刻碑王”。故老传闻,王久仑先生生来一对阴阳眼,一眼看阳世,一眼看阴间,能与生者言,能与亡者谈,因此,他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

王先生的故事固然是被故老们夸大了,但即便刨除掉夸大的成分,但就抛弃了功名,俯身丧葬之业来说,也足以引起后人的诧异进而敬佩了,毕竟,先生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毕竟,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都在我乡冠于一时,乡人皆以收藏一幅他的书法为荣。

关于“刻碑王”的传奇,最让人惊奇和不断传说的,是盗碑。

野史相传,民国三十五年,世道混乱,乡人填饱肚皮尚难,无暇其他。时有盗贼,辗转鲁南苏北,半月之间,夜盗王先生碑刻23座以图获利,终在徐州城被巡警查获,一时引为奇谈。消息传开,更多的蟊贼夜潜我乡,将王先生所刻之碑偷得一处不剩。何其悲痛呵——艺术向来如命似草芥的歌妓,当碑刻被视为一种艺术,就是它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之时。这也正是为何今日,作为一个探寻远去的刻碑匠人故事的书写者,我遍寻王碑而终无所获的原因所在了。

摊开本乡志书,面对王先生唯一流传下来的那首七律,我在想,倘若王先生知晓数十年后他辛苦所刻之碑的遭遇,他还会选择做个刻碑人吗?我在想,倘若礼请王先生刻碑的乡人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碑会遭此大劫,还会请求王先生刻碑吗?

没有人回答我。除了那座被盗贼盗走的,但却留在乡人记忆里的墓碑——据说,那是王先生为自己镌刻的墓碑;更据说,那也是先生平生所刻的最小的墓碑。墓碑上面刻的不是大清国秀才王久仑,而是:刻碑人王久仑。

(选自《散文》2017.04,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乡的刻碑人都是一流的书法家,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他们能创作各种碑文并将之镌刻在墓碑上,因此每一座墓碑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

B. 在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刻碑王”王久仑的只言片语,是因为王久仑出身世家望族,却从事刻碑这亵渎自己祖先和自己身份的行当。

C. 乡人敬佩王久仑的原因,一是他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却抛弃功名俯身丧葬之业;二是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在本乡冠于一时。

D. 这篇散文写的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用对比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王久仑。

2.文章对盗碑有关内容的叙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刻碑人王久仑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 2.①侧面衬托。王久仑所刻之碑被盗得一处不剩,从侧面说明王久仑书法和碑刻作品的极富艺术性。②反映时代风貌。世道混乱,盗贼横行,人们财产得不到保障。③为抒发感慨做铺垫。处于乱世,那些具有艺术性的碑刻命如草芥,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这种现象令作者感到悲痛。 3.①书法和碑刻才能出众。王久仑是大书法家右军(王羲之)后人,他的书法和碑刻才能都在当地冠于一时,他刻的碑自然是让人欢喜。②能诗能文,文笔出众。王久仑才华冠于当地,他刻碑无需他人代笔,而是自写自刻,人所折服。③投身刻碑行业,善体人情。王久仑参加秋闱(乡试)名落孙山,从此绝意仕途,俯身丧葬之业,他能体悟生者冷暖、逝者遗愿。④性情豪爽,为人谦逊。王久仑为人豪爽而不失温和,极富才华却谦虚谨慎,时人多以结识他为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因果关系不当;B项“刻碑这亵渎自己祖先和自己身份的行当”牵强附会;D项“抒情”不当。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对盗碑有关内容的叙述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侧面衬托,反映时代风貌,为抒发感慨做铺垫。处于乱世,那些具有艺术性的碑刻命如草芥,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这种现象令作者感到悲痛。 3.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又要拓展延伸。刻碑人王久仑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的原因,主要从刻碑人王久仑的能力、书法水平、文笔等方面分析。如书法和碑刻才能出众;能诗能文,文笔出众;投身刻碑行业,善体人情;性情豪爽,为人谦逊。 点睛: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的世纪耗散

借助于网络,诗歌的发展好像是如虎添翼了,“诗人”何止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甚至不止是冬笋爆发,一年四季都是遍地春笋了。我们处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卡拉OK时代满足了人人当歌星的欲望,也满足了诗歌爱好者人人当诗人的愿望。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产生了汗牛充栋的卡拉OK歌曲式的诗作。出版社的改革开放,让每一位有资产的诗人都能够出诗集,顺利地成为有诗集的诗人。作协的改革开放,使有一定数量诗作的诗人,都成为绝对不假的体制意义的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县级等各种级别的注册诗人。

然而,诗人们知道,真正读诗的人数锐减,社会关注诗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诗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不再有类似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那样的诗作改成电影大获成功,也不再有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那样的引起争鸣之作,再没有朦胧诗那样的被聚焦关注的诗歌流派,再没有北岛、顾城、海子、余光中、席慕蓉,甚至汪国真那样凝聚更多眼球的诗人。人们广泛关注的,可能是裸体朗诵的“行为艺术”,而不是关注诗歌艺术本身……

总之,进入21世纪,当下诗歌正步入“崩盘”式的全面耗散时代。文学边缘化,诗歌当然也边缘化。诗歌边缘化自然是文学边缘化的一部分,所以,大的背景原因是一致的。

文学的边缘化除了文学家怅惘,没有谁会关注,20世纪下半叶,文学曾经以政治宠臣的身份紧跟政治长达40年。正如宠臣永远奔走在帝王鞍前马后,总是引人注目,而得以风光无限那样;文学因为是政治的宠臣而得以成为社会的焦点,处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诗歌曾经是宠臣的一员,宠臣是帝王的代言人,所以,诗歌一度成为政治口号的形象化翻版。

其实,文学的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文学不再是政治的宠臣,它争取到了主体性的主权地位。要文学回到生活舞台的中心,除非文学回到政治宠臣的位置。我想,与其那样,还不如让文学成为精神家园的门卫,让诗歌成为诗歌爱好者的心灵故乡。然而,诗歌边缘化的程度显然要大大地高于小说。诗歌何以重度边缘化?何以发生崩盘式的世纪耗散?这自然有其文体的本质原因。诗歌无法给激烈竞争之中的社会群体,在疲倦之后提供故事消费。故事通过进入家庭的电视,使包括文盲在内的受众看得津津有味。诗歌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享受的,她是要在宁静的心灵状态下的“读”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如此浮躁的社会,神经如此紧张的人们,有几人是心境宁静的?

诗歌不是用耳朵听就可以享受的。而流行音乐可以用耳朵来对付,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大饱耳福。流行歌曲是超越时空的,超越民族、语言,哪怕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外国歌曲,人人照样可以享受。文盲可以欣赏流行歌曲,可是,诗歌不行。

诗歌是浪漫的奢侈品,是文学象牙塔的塔尖,是诗化生活的外化,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花朵。她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来支撑,更需要心灵空间来存盘,对于诗歌的爱好必须是有所附丽的。

对于大众而言,太穷的人没有物质基础爱诗,太富的人已经被物质财富填满了生活空间,已经没有心灵空间来爱诗。而据说我们现在的贫富差距有点大,穷的太穷,富的太富,结果都没有办法爱诗。诗啊诗,你奈人们何?

(节选自《文学自由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诗歌爱好者人人皆可当诗人,社会拥有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

B. 改革开放时代,让每一位有资产的人都能够出版诗集,都可以成为绝对不假的体制意义的注册诗人。

C. 借助于网络,“诗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可真正读诗的人数却锐减,社会关注诗的程度大大降低。

D. 诗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当下的人们对诗人的关注和诗歌的关注,有些可能已经脱离诗歌艺术本身。

2.下列有关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21世纪,诗歌正步入“崩盘”式的全面耗散时代,诗歌随文学的边缘化而边缘化。

B. 在20世纪,文学曾经以政治宠臣的身份紧跟政治,诗歌却是政治口号的形象化翻版。

C. 诗歌不是用眼睛看就可以享受的,诗歌无法给激烈竞争之中的社会群体提供故事消费。

D. 诗歌不是人人皆可享受的,它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来支撑,对它的爱好必须有所附丽。

3.纵观全文,下列对于“诗歌边缘化”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边缘化,是指诗歌不再是政治宠臣的一员,不再处于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心位置。

B. 诗歌边缘化是文学边缘化的一部分,除了大的背景原因,文体是诗歌边缘化的本质原因。

C. 诗歌边缘化没什么不好的,诗歌边缘化已让诗歌成为精神家园的门卫和诗歌爱好者的心灵故乡。

D. 同样是文学体裁,小说也同样被边缘化,只是小说边缘化的程度显然要大大地低于诗歌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