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 “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察御史从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 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 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 《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得到皇帝的采纳。
B. 张行信敢于直言,富于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张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 张行信公忠谋国,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他还认为只有给将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建立军功。
D. 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