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

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三水民调查》、《干栏——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

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

(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4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

②这位谦谦君子,在三十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

(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

1.下列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之后的工作实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

B. 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

C. 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

D. 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的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备了全国性和国际性。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B. 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

C.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

D. 陈序经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但在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上,他却是一位谦谦君子,体现了中国传统贤者的品德。

E.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

3.作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A 2.AD 3.①公立大学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学;②大学教育应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发展;③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学术自由;④学校应采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本题要求“选取表述正确的一项”。B“三百人”是原来选读商学经济系的人数,不是扩充为商学院之后三个系的总人数;C“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西南社会调查所”名称应互换;D“使岭南大学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是未来目标而不是已经达成的现实。故选A。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三百人”是原来选读商学经济系的人数,不是扩充为商学院之后三个系的总人数;C“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西南社会调查所”名称应互换;D“使岭南大学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是未来目标而不是已经达成的现实。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题目要“选出正确的两项”。B项,“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过于绝对。C项,“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曲解原文,原文链接是说“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E项,“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于文无据。文中只写了与胡适的一次争论。关于“文化问题论争”,原文只说及胡适等是“论战的参与者”;其实,在这次论战中,胡适是陈序经的盟友。故选A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能力。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信息筛选点是“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观点”。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4-5自然段,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很容易找出“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这些信息,分条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