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使粗犷的大山增添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

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溜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三月,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朝廷重臣韩侂胄及其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林用中、余偶、余范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宋宁宗庆元初年,南宋朝廷内部党同伐异的斗争不断升级。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59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者,一片打压之声。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这种风云骤变的逆境,给朱熹带来沉重的打击。

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817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诗句表达的显然是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

如果仅仅是为了躲避灾祸,就不是朱子了。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顶风作案;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揣摩朱熹在人生最后这几年里的心态,寻找一个人如何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的答案。今天,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内心的强大源自于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孕育着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宋淳化年间,构亭山上,曰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

我无意于臧否56年前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的这个“壮举”,也许的确是当时条件下发展民生的需要;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庆元党禁解除之后,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从元、明至清,又出现了像张以宁、余正健、曾光斗这样的人物。

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不时在书院内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动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从中我们看出,进入新世纪的古田,依然有人在缅怀朱子当年泽溉桑梓的功绩,思慕其高尚坚忍的品格,赓续这源远流长的文脉。

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

1.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朱熹在哪些方面对后世产生影响?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

 

答案:
1.①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翠屏湖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②结构,点明题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③效果,增加文学美、诗意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2.朱熹在遭遇政治迫害的黑暗的日子里,坚持信念,宣讲理学;为他人指明方向,增添信心;表达作者对他人格的赞美。 3.①人格操守:虽遭受迫害,却从容坚定、讲学不辍的达观情怀,激发后人对理学的坚定信念与追求;②教育经历:心无旁骛,一心教学,培育后秀,使古田一代又一代人才脱颖而出;③文化影响:门人及士子对理学有坚定信念,缅怀朱子的功绩,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4.①表达了对56年前因建水电站而沉入湖底的溪山书院的惋惜;②表达以溪山书院为代表的读书精神,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让古田这片土地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慰藉;③表达对在逆境中坚持理想的文化人格的赞美;④表达对经过漫长时光培养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得以延续发扬的欣慰。 【解析】 1.试题分析:“湖泊是造化的眉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眉眼”“粗犷的大山”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就使湖泊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说湖水使大山“柔媚”,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和诗意。文章标题是“湖底的书香”,开篇写“湖”,照应了标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首段,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本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的开头段,结构上有引出下文和开篇点题的作用,内容上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特点,考生按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总结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是文章第6段结尾处,结合上文来看,“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应是指朱熹遭受政治迫害的时期,“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表明朱熹没有停止宣讲理学,他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宣讲给别人指明方向,为别人带来希望。作者把朱熹比作“火把”认为他燃烧了自己帮助了别人,表达出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 3.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原文五、六、九、十段。第五段写朱熹虽受打击,贫病交加、仇怨相攻,依然“脚步从容,目光坚定”,拥有“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第六段写朱熹“宣讲理学,培育后秀”“心无旁骛,一心教学”;第九段写“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 “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第十段写“新世纪的古田,依然有人在缅怀朱子当年泽溉桑梓的功绩,思慕其高尚坚忍的品格,赓续这源远流长的文脉”,考生将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就可以得到答案。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探究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或段落,归纳得出答案。文中第八段作者说“我无意于臧否56年前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的这个‘壮举’”,“壮举”用了引号,并且作者又说“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可见作者对56年前因建水电站而沉入湖底的溪山书院充满惋惜之情。接下来在第九段第十段,作者写了朱熹对后世的影响、对古田的影响,结尾说“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表达出作者看到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得到延续后内心的慰藉之情。文中对朱熹的赞美则表达出作者对像朱熹一样坚持理想的文化人格的赞美。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具仪。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珤上疏力谏,不  报:回复    B. 复改掌詹事府,诰敕  典:主管

C. 具仪             趣:趋向    D. 迄嘉靖          季:末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珤正直敢言,不畏帝王,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世宗是想让他在“大礼”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保持一致,但石珤据理力争,皇帝大失所望。

B. 石珤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他谢绝请托,维护朝纲。世宗时,小人当道,朝政混乱,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对于违法乱纪者坚决主张罢免。

C. 石珤忠心为国,他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之心境处理政事,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D. 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是奸党,石珤于是请求辞职归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4.根据文中石珤入仕嘉靖一朝的经历,概括当时嘉靖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