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寄浅于深,委婉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融情于景。“水流”即“流水”,“水流歌断”隐含知音离别之意;②虚实结合。“楼下清歌”是实写,“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是虚写,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如答用典,照常赋分) 2.①“碧水黄沙”,到处寻觅,水中陆上,无所不至,可见思念之深,寻找之苦;②“梦到寻梅处”,辗转寻找的结果,有了一丝喜悦;③“花无数”,无数的花朵,燃起希望;④“问花无语”,向花打听知音之所,却无语,怅然若失;⑤“明月随人去”,转身看见明月,也好像已随那人远去,加深了内心的思念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上片首句以一个“清”字为全词感情上定下了幽清的基调。“水流歌断春风暮”,这句是说那流水般的一曲清歌,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春风暮”,景语,一字一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中以下诸景,皆缘此三字而来;这里也同时点出了这首词的特定节候,这正是一个怀人的季节,怀人的天气,怀人的时刻。“水流”,字面上自然是写“清歌”的缠绵婉转,由此,作者的笔触转入怀人。作者写怀人,非用泛泛之笔,而是借助于一个梦境,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怀人念远的思想情绪写得深刻入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以及下片的“碧水黄沙”云云,皆是梦境,用笔上又极见层次。“梦云”“依约”两句是入梦之境。“云”,是“梦云”,“树”是“树”是“烟树”,“江南路”是“依约”,由“云”而“树”而“路”,由飘忽而实,梦中寻找知音的足迹甚明。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本题先答出使用了融情于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别分析就可以了。 2.试题分析:下片写梦中寻觅和对月怀人。“碧水黄沙”,紧承上片结句之意,进一步写对知音的寻觅。如果说上片“依约江南路”是朦胧中辨认知音去路的话,那么,“碧水黄沙”所表现的则是到处寻觅,水中陆上,无所不至,大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工夫了,且四字属对工稳,色彩鲜明,为本词的唯一亮色,这正是作者用笔变幻处。“梦到寻梅处”是穷尽“碧水黄沙”辗转寻找的结果,笔法由面到点,然后由“寻梅处”引出“花无数”,再由花而人,向花打听知音之所。这几句,用笔如剥茭,一步一层,层层转深,转愈深而情愈切,及至问花无语,寻觅无着,顿挫之下,不禁怅然若失,愁绪茫茫,不知所之,转见明月,也好像已随那人运去,而失去了它那固有的光辉。“明月随人去”一句所展示的空间既大且空,读之令人如置身于一个广漠而暗淡的世界,进而想到作者于此所寄寓的感情必然是悲凉而空虚的。 全词简评: 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上片写眼前景色。水流歌断,春风又暮,从而引起往事的怀念。下片写梦境。碧水黄沙,梅花无数,而月随人去,花自无语。全词抒情委婉,含蓄蕴藉,幽美清雅,饶有韵致。 此为怀人念远之词。全词以行云流水般的空灵笔调,从闻歌入乎,转入梦境,又由梦中寻觅转入对月怀人。整首词回旋往复,句琢字炼,清空醇雅。作者是一位以清丽素雅著称的词人。他的作品,善写烟雨和月色,具有一种素淡、朦胧的美。本篇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李祁(约公元1114年前后在世) 字萧远(一作肃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乐府雅词》卷下载其词十四首。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具仪。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珤上疏力谏,不  报:回复    B. 复改掌詹事府,诰敕  典:主管

C. 具仪             趣:趋向    D. 迄嘉靖          季:末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珤正直敢言,不畏帝王,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世宗是想让他在“大礼”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保持一致,但石珤据理力争,皇帝大失所望。

B. 石珤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他谢绝请托,维护朝纲。世宗时,小人当道,朝政混乱,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对于违法乱纪者坚决主张罢免。

C. 石珤忠心为国,他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之心境处理政事,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D. 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是奸党,石珤于是请求辞职归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4.根据文中石珤入仕嘉靖一朝的经历,概括当时嘉靖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