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1.关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多疑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他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 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思想陈旧,是个虚伪守旧的人。
C. 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他害怕新事物的诞生,害怕社会的进步。
D. 别里科夫的惶惑不安其实是他忠实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反动立场和变态体现。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3.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 “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4.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
1.A
2.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习惯、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的。
3.“古代语言”与“雨鞋和雨伞”都是别里科夫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本质属性一致,都是他生活当中的套子。
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漫画式夸张的手法。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
【解析】
1.试题分析:“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不当,他这样做是因为害怕新生事物,极力维护落后的制度。从全文来看,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由此可知A项分析不当。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的解题思路是:①总体把握别里科夫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别里科夫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对照选项找出答案。
2.试题分析:所选文段中“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描写了别里科夫的衣着打扮;“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写了别里科夫怪异的生活习惯;“用棉花堵住耳朵眼”“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歌颂过去”写出了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行为;“六神不安”写出了别里科夫的心理,将上述信息逐条归纳可得出答案。
3.试题分析:文中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比作“雨鞋”和“雨伞”,“古代语言”和“雨鞋”“雨伞”之间的相似性是都能够“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雨鞋”和“雨伞”可以使别里科夫在客观世界中与现实隔离开,而“古代语言”则可以使别里科夫在思想上与现实生活隔离开,考生找到其中的相似性,也就找到本题答案了。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所用手法的鉴赏,“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种穿着打扮显然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这里作者抓住别里科夫的某一外貌特征,运用夸张的手段进行勾勒,表现了别里科夫虚伪保守顽固荒谬的性格特征,这种手法属于漫画式夸张,讽刺意味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