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上了热搜,毕竟他有着高学历、多个基层领导岗位锻炼、“三好(工作能力好,口才好,口碑好)县长”、当地政坛新星等众多光环。有人支持,说在遵义市凤冈县这样的穷县抛弃“金饭碗”更需要勇气,而选择的多元表明时代在进步;当官员辞职不再是新闻,才是更大的进步。有人理解,认为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有人不解,都是博士了还要充电?难道不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有人遗憾,如果体制内能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吴奇凌就不必因父母远在武汉年迈重病,自己要“报跪乳之恩,行反哺之义”而辞职。有人不屑,还不是有民营企业给他开出了上百万的年薪……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对“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无需过多解读 2016年初,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辞职了,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吴奇凌曾被看作当地政坛新星,一个在大众眼中前途无量的官员突然辞职,自然会引发广泛的关注,这当中,会有怀疑的,有遗憾的,也有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我认为,80后副县长辞职说明“做官”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近年来,官员辞职是时有所闻,大众对此也是见怪不惊,视为平常事。仅2015年以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辞职官员就有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原主任孙涌、东海县石湖乡原党委书记冒惠萍、山东菏泽原副市长张毓华、湖南临澧县原副县长刘涛等,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辞去公职,有的下海,有的回乡创业,而这只不过是整个中国公务员辞职的一个缩影,相信公务员辞职会远远多于这个数字。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社会上也没有一个职业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公务员也是一个职业,因此,有人想进入这个职业,有人想离开这个职业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在公务员内部,完全可能有一部分人认为公务员不适合自己,辞职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谋求更大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就是因为要照顾远在武汉的爸爸妈妈,尽一个儿子的责任,另外也想给自己充电。因此大众对官员辞职,理应用平常心来看待,不要作过多的解读。 社会大众如果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官员的辞职,总认为他们辞职背后有什么秘密,这是杞人忧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换言之,官场并不能吸引到所有的人,对于不想在官场、不宜在官场、离开官场更能“发光发热”的人,就应鼓励他离开官场去其他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有媒体报道说,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要平均换7次工作,因此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人才流动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官员辞职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甚至贴上一些想象的标签,这就像你我辞职跳槽一样,稀松平常。 今年年初,一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新闻登上热搜,一时间各方声音沸沸扬扬。这件事如一颗石子,击破了平静的水面,圈圈涟漪扯起了一场选择观的大讨论,人们或支持理解,或遗憾不屑。而我却肯定此副县长的做法,这种敢弃“金饭碗”的行为彰显了选择的多元与时代的进步。 正如春木的生长呼唤细雨,正如丰美的鲜花呼唤蝶蜂,发展进步着的时代呼唤多元的价值选择。追本溯源,为什么副县长辞职一事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有两个关键词“官员”、“主动辞职”。这显然打破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有人抛弃了“金饭碗”。这显现了当今年轻人的选择思量,拒绝安逸与平庸,突破稳定与封闭,去追寻多元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这的确令人仰慕,也从中窥视出时代的进步激发的丰富与多元。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某些人的观点直接归纳出论点作为自己立意的核心,比如结合支持者的观点,探讨“敢于自我突破”“转弯的勇气”“多元才是进步”等话题;结合理解者的观点,探讨“人应该体验不同的人生”;可以结合不理解者的观点,立意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处可充电”;可以结合遗憾者的观点,立意为“挖掘体制内人才的潜力”;可以结合不屑者的观点,反面立意为“言利未必非君子”等。也可以以材料开头吴奇凌的有关资历、学历与荣誉等为探讨点,得出“有才便是王道”“打造丰富的自己”等观点。亦可结合整个材料,站在吴奇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立意为“走好自己的路”“百善孝为先”等。 点睛:在作文时,需注意:一、敢于对题目作出判断,让思想在“立体透视”下深刻。二、尽量多角度审视题目,让思想在“铺排张扬”中深刻。这种精神的光芒,在陉山上沉眠于松林间的子产身上有过;在虎门的海边指挥倾倒鸦片的林则徐身上有过;在孤军行进于大漠、留下身后杨柳青青的左宗棠身上也有过;在天安门城楼上,凭栏远眺的周总理身上有过。即便在“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大众相信“为尊者讳”、“为官者惠”的炎黄故土,也有这样一群人,撑起了为“官”者真正的含义。三、大胆用格言进行思维,让思想有“睿智精警”的深刻。四、善于用形象表现事理,让思想因“深入浅出”而深刻。五、提炼事实辩证地思考,让思想在“理性思考”中深刻。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淘来的幸福

黄建霞

退休在家的张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去集市上逛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入眼的好玩意儿。张大爷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古玩,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情有独钟。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鉴赏书,电视上的民间鉴宝节目也是一期不漏地看。

这天,正在集市上闲逛的张大爷一眼看到一件青花瓷器,浅口盆的形状,颇似鱼缸。他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推正眼镜问道:“这玩意儿多少钱?”一旁的小贩连忙说:“五百。张大爷不吭声,小贩殷勤地说:“您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少说也值个万儿八千的。”“,要真值个万儿八千的,你能五百就卖啊?”小贩急忙说道:“我这也是收上来的,我就卖这个价。您就别犹豫了,成不成吧?”张大爷一摆手:“得了,买了。

心里吃不准的张大爷拿着青花瓷器往老友李大爷家里赶,心想着老李在瓷器鉴赏方面颇有心得,指不定能帮自己瞧瞧。李大爷拿着放大镜对着瓷器左看看,右瞧瞧,摇头道:“悬啊,东西要是对,少说二三十万。要是不对,是个新活儿,也就值五十块钱。张大爷心想完了,买了个假货。

张大爷被这么一刺激,血压陡然升高。张妍劝道:“,您看这盆不是挺好看的嘛,反正咱们家还要花钱买玻璃鱼缸,不如就用这个盆吧。我这就给您买几条金鱼去。

自从盆里装了几条小金鱼后,张大爷没事就给金鱼喂食,集市也懒得去了。这天正百无聊赖间,张大爷忽然想起什么,急急忙忙地出了门。

他来到鱼鸟市场,拿起和家里的瓷器盆差不多大的鱼缸问道:“老板,这鱼缸多少钱?”“一百。他接连跑了好几家,鱼缸的价格越问越低,张大爷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还有人追出来问:“三十成不?”张大爷心烦地挥了挥手,沮丧地回了家。

一到家张大爷就胸闷气喘。张妍一测量,血压果然又上升了。张妍没辙了,只好跑去找李大爷,想自己出钱让李大爷把鱼缸买下来。李大爷摇头道:“不成,就你爸那脾气,不会把鱼缸卖给我的。要想让他让出那鱼缸,我还得想个法子。

这天,李大爷来找张大爷下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李大爷问:“老张,你这玩意儿用来养鱼了?” “,别提了。张大爷叹了一口气。这鱼在你这儿养,可惜了呀老张!”李大爷说。

咋了?这有什么可惜的,住五百块钱的豪华别墅还亏着它们了?”“哈哈,你这鱼得在大木盆里养。这么着,这几条鱼让我捞走得了。我不管你这鱼买来多少钱,我付你五百块钱。张大爷连忙说:“,你当我卖鱼的呢。李大爷问:“那这盆你还要吗?”张大爷挥挥手道:“钱我收下,你就连鱼带缸拿去吧。李大爷端着瓷器盆走了。

这天,张大爷吃完晚饭看电视里的《民间探宝》节目。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大爷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老朋友老李么!他怎么上电视了?张大爷狐疑地盯着电视看。再看展览台上的宝物,不就是自己买的那个鱼缸么!到了专家鉴定环节,只听专家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是清乾隆年间的青花龙纹笔洗。我给出的市场参考价是四十万元。

!”张大爷忍不住惊呼,这刺激可不小,不仅血压上去了,说话也不利索了。

不一会儿,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张妍忙跑去开门,原来是李大爷。张妍忙把他让进屋。李大爷笑道:“我给你送东西来了。这花五百块买一四十万的东西,你说,这东西我敢要吗?”

张大爷精神一下振作了起来,可还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老李说:“哈哈,我还不知道你老哥的脾气。你说我是要这四十万啊,还是要你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啊?有人见钱眼开,为了钱六亲不认,你说,咱是那种人吗?”

就咱这交情,都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呐。张大爷叹了口气。是啊,你说对了。这么多年了,咱们这交情,比这瓷器还’!李大爷说着,指了指手里的鱼缸,“这东西你收好了,上次我买鱼花的五百块钱是你的好闺女出的,不用给我。

(选自《民间文学(故事),有删改)

1.第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1)他接连跑了好几家,鱼缸的价格越问越低,张大爷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2)这么多年了,咱们这交情,比这瓷器还”!

3.试简要分析小说中李大爷这一人物形象。

4.文章以淘来的幸福为题,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