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材料二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身上有着优秀的品质。

一、善良与自我牺牲精神

少安的善良体现在从十三岁起就成了“家庭保护人”,家里的大小事都需要他拿主意。他以自己的“牺牲”给弟弟妹妹换来一个美好的前途。

少安的善良还体现在承包砖厂富裕之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修校舍,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为缓解大家的经济状况,扩大了砖窑的生产规模。

少安的善良也体现在对润叶的感情上。他不是不爱润叶,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爱的资格,不能一时冲动,酿成无限的苦恼。即使润叶屡次约见少安,少安也避而不见。

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少安虽是一位农民,但他承包了运砖业务,后来又烧砖窑,通过奋斗战胜挫折,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家族的风貌,带领他的家庭奔上致富的道路。

家庭的富裕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思考和摸索,还有大胆的实践。作为大队长,他自发地搞承包,又率先开展责任制。他的实干精神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同时也让整个大队的村民获利。

孙少安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新式农民。他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农民这个群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他们有了个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为追求幸福生活和维护家庭尊严拼搏。他们扎根于现实生活,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     

(选自《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

1.结合材料二,请分析孙少安身上的传统性与先进性。

2.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孙少安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传统性:淳朴与善良,有奉献精神。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在自己富裕之后不忘帮助其他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修建校舍等。先进性:具有奋斗和开创精神。他推动在双水村实现承包到组的责任制,办砖窑厂等。 2.参考:面对困难,保持乐观态度,不断进取,激励人们实现自己美好价值。/不满足于现状,具有开创性。/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结合起来,至少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孙少安身上的传统性与先进性”答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传统性与先进性”分析人物的特点。 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孙少安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对于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答题。 点睛:关于探究的考点《考纲》中说明有三,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方法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文本意识)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本题中考生就在明确文本手法和主旨的前提下,凸显其现实意义。4、 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 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推荐试题

材料一   

雨中的原西城非常寂静。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街上,看起来没有多少行人。商店的门都开着,但顾客廖廖无几;售货员坐在柜台后面,寂寞地打着深长的哈欠。街道两边一些低矮的老式房顶上,水迹明光,立着一行行翠绿的瓦葱。

一年一度的秋雨季节开始了。在农村,庄稼人现在都一头倒在热炕上,拉着沉重的鼾声,没明没黑,除过吃饭就是睡觉,似乎要把一年里积下来的疲乏,都在这几天舒散出去。多么好啊!矇眬的睡梦中闻着小米南瓜饭的香甜味;听着自己的老婆在锅灶上把盆盆罐罐碰得叮当响……

但是,孙少安享不成这福了。为了养家,他不得不来到原西县城揽工。

少安打量着即将入住的地方:不大的一个废窑,旁边塌下一批土,堵住了半个窑口;窑口前篙草长了一人多高……一切都破败不堪!不过,这又不花一个钱!唉,揽工小子还指望住个啥好地方哩?住这也好,四野里都是荒地,容易给牲口割草。

他安顿好牲,收拾好废窑后,又简单地戳了个锅灶,怎样省钱怎样来!

他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新居”,嘴角浮上了一丝笑意。

每天,他在河边洗捡来的烂菜叶的时候,就想起向他表白爱情的润叶。他在内心深深地感谢润叶,她给他那像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阳般光辉的一页

每天运砖时,他在车辕上挽一根套绳,扣在肩甲里,和牲畜一起拉着车,走过寂静而清冷的街道。一旦上坡的时候,他就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从十字街到中学有一道大陡坡,他常常着命拉车,两只手都快要趴到地上了;牲口和他都大汗淋漓,气喘得像两只风箱。这时候,他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黄河岸边那些手脚并用、匍伏在石壁小道上的夫……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cuán)   矇眬    B. (xù)   篙草

C. 着命(zhēng) 肩甲    D. 夫(qiàn) 大汗淋漓

2.下列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下雨天环境的清静,也为孙少安进县城揽工渲染了环境氛围。

B. 选文第二段写秋雨季节一般庄稼人生活的清闲舒适,与下文写孙少安在县城为改变命运而拼命劳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揽工生活的艰辛。

C. 孙少安觉得在县城揽工的日子过得蛮不错;还有在赶着骡子上坡的时候,他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以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这些都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

D. “他在内心深深地感谢润叶,她给他那像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阳般光辉的一页。”作者在这里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润叶的爱情给少安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作文纸上的相应位置

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形象。理解这些人物是理解作品、社会、人生的重要途径。如果你能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相遇,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我和         的故事

要求:请从《边城》《阿Q正传》《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变形记》《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几部作品中选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补充完整的作文题抄写在作文纸上,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想象要合理。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意思是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这形象的话语再配上搞笑的漫画,不久前刷遍了朋友圈。

对此,几位网友展开了讨论。

甲:确实!现在的友谊就是这样脆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乙:“说翻就翻”的还能算是友谊吗?恐怕我们先得想想什么是“友谊”

丙:干嘛那么严肃啊?简直吓死宝宝了!这不就是调侃一下,解解压吗?有必要对什么都当真,都要挖掘深刻内涵吗?

丁:就是。现在流行的基本上都是轻松、搞笑的,那些“一本正经”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明天(节选)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单四嫂子张着眼,呆呆坐着;听得打门声音,才吃了一吓,跑出去开门。门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背了一件东西;后面站着王九妈。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但单四嫂子待他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再没有什么缺陷。昨天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个泥人,两个小木碗,两个玻璃瓶,——都放在枕头旁边。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子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事,不像会有的事,然而的确出现了。他越想越奇,又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他站起身,点上灯火,屋子越显得静。他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1.下列有关文中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九妈富有同情心、待人耐心,不忍心看到孤苦伶仃的单四嫂子一个人打理孩子的丧事,处处替她想得周全。

B. 单四嫂子丧子之后,基本没有主见,听凭王九妈等人的安排;这一则因为她沉浸在悲痛中,二则因为她孤苦无依。

C. 蓝皮阿五在需要他出力的时候却不出现了,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同情单四嫂子,更多是想在这过程中占点便宜。

D. 宝儿乖巧懂事,他所说的卖馄饨挣钱给妈妈的话,曾给艰苦劳作的单四嫂子带来安慰,让她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E. 爱唱曲的红鼻子老拱虽然没有给单四嫂子任何帮助,但有生活情趣,还唱小曲来有意无意地安慰单四嫂子。

2.“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一句中的“哦”字意味深长,有人对这个字批注道:“梦醒”。请根据作品内容分析如此批注的理由。

3.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这在文中描写单四嫂子的相关语句中也有所体现。请根据作品内容在下面表格的①②③④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阶段

宝儿去世时

宝儿去世当晚

宝儿入殓时

宝儿入殓当晚

文中描写单四嫂子的相关语句

坐在床沿上哭

着,……觉奇

怪:所有的是

不会有的事

知道他的宝儿

确乎死了……

苦苦的呼吸通

过了静和大和

空虚,自己听

得明白

单四嫂子的心理

明白治愈宝儿

的希望破灭,

极其悲痛

因再也见不到

儿子而悲伤,

极度的不舍

 

 

4.有人说本文的结尾“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释】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 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 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 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语意与情感的突转,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2.“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下列诗句中的“霜”也写出了这种感受的两项是

A.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B.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C.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D.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皎然《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E.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

3.“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组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一)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然推琴,喟然叹曰:“由与赐小人!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糁:野菜羹里掺的米粒。②宰予:孔子的弟子,字子我。③逐于鲁……穷于陈、蔡:这几句概述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到的各种困辱,其中包括在宋国被追杀。④由与赐:子路名仲由,子贡名端木赐。

 

(二)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域:境界。   ②时:良时,好时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予矣                   备:通“惫”,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B. 盖君子之无所也若此乎     丑:羞耻

C. 孔子然推琴               憱:高兴

D. 今丘也仁义之道           拘:这里是“固守”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子路与子贡相与言曰       喟然叹曰

B. 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     处贫贱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

C. 由与赐小人也               今丘拘仁义之道

D. 临难而不失德             于丘幸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其所也,何穷之谓——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穷呢

B. 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来

C. 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君子立身行事,希望一定要使自身通达

D. 志达而不犯于义—— 只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才能不被正义的人讨伐

4.下列对文段(一)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子贡和子路认为,迫害夫子的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夫子不应成天歌舞不绝。

B. 颜回觉得子贡和子路私下里对夫子的评价很不礼貌,因此到屋里向夫子汇报情况。

C. 孔子用霜雪之后松柏依旧茂盛来打比方,意在说明面对挫折也应保持高尚的品德。

D. 孔子提及桓公、文公、越王都有过逆境,说明“陈、蔡之厄”也未必是不幸之事。

5.材料一中的“穷”与材料二中的“贫贱”含义有不同,但都属于“困境”。这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