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小知不及大知

B. 君子生非异也

C.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

D. 审容膝之易安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实词中的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题干“不含通假字的一项”,选项中,A项中的“知”通假“智”;B项中的“生”通假“性”;C项中的“说”通假“悦”,D项中没有通假字。  
推荐试题

阅读《孔孟》选段,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

(fàn)    不仁的话,  甲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乙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宣誓)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迟缓)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额/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shàng)    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丙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防(fàn)                            ②逾矩  

③礼(shàng)    往来                  ④吊

A. ①范  ②jù ③尚  ④sàng

B. 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

C. ①犯  ②jǔ ③上  ④sāng

D. ①犯  ②jù ③上  ④sāng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宣誓  迟疑  限额    B. 宣示  迟缓  限额

C. 宣誓  迟缓  限度    D. 宣示  迟疑  限度

3.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②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③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4.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B.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C.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D.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