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孔孟》选段,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
(fàn) 不仁的话, 甲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乙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 ① (宣示/宣誓)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 ② (迟疑/迟缓)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 ③ (限额/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shàng) 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丙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防(fàn) ②逾矩
③礼(shàng) 往来 ④吊丧
A. ①范 ②jù ③尚 ④sàng
B. 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
C. ①犯 ②jǔ ③上 ④sāng
D. ①犯 ②jù ③上 ④sāng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宣誓 迟疑 限额 B. 宣示 迟缓 限额
C. 宣誓 迟缓 限度 D. 宣示 迟疑 限度
3.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②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③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4.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B.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C.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D.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
1.B
2.D
3.C
4.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的应该是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答案为B项。
点睛: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1.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2.字形辩识法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3.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连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5.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 来源结合法 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恰当的”题中“宣誓 宣示”宣誓: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宣示 :1.显示;展示。2.宣布;公布;“迟疑 迟缓”迟缓;脑子不灵敏。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 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限额 ”一般用在金钱上。“限度”重在范围和程度。一句文段中语境,答案应该为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题中的词语,含义相近但不同,要注意区分使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选C“散发出”和“绽放出”对应。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题干“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选项中A项是孔子称赞管仲的成就,与“礼”无关。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