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B.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D. 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保护草原生态、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标准。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二十四节气属于……独特创造,对……起到作用”。B项,关联词的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提到“诺奖评委会”的前面;C项,句式杂糅(正确表达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 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 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1、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铎,字振之,其先滕州人,徙恩州历亭县。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海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语人曰:“治官事如孙铎,必无错失。”初即位,问铎安在,有司奏为右都管,使宋。及还,除同知登闻检院事。铎言:“凡上诉者皆因尚书省断不得直,若上诉者复送省,则必不行矣,乞自宸衷断之。”上以为然。承安元年,召为中都路都转运使。四年,迁户部尚书。铎奏曰:“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乞自今凡将下令,再三讲究,如有益于治则必行,无恤小民之言。”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亦言:“颁行法令,丝纶既出,尤当固守。”上然之。泰和二年闰十二月,上召铎、户部侍郎张复亨议交钞。复亨曰:"三合同钞可行。"铎请废不用,诘难久之,复亨议诎。上顾谓侍臣曰:“孙铎刚正人也,虽古魏徵何加焉!”三年,御史中丞孙即康、刑部尚书贾铉皆除参知政事,铎再任户部尚书。铎心少之,对贺客诵古人诗曰:“唯有庭前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御史大夫卞劾铎怨望,降同知河南府事。泰和七年,拜参知政事。蒲阴县令大中与左司郎中刘昂、吏部主事曹元坐私议朝政,下狱。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宣宗即位,召赴阙,以兵道阻。宣宗迁汴,铎上谒于宜村,除太子太师。在疾,累遣使候问。贞祐三年,致仕。是岁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B.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C.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D. 尚书省奏其罪/铎进曰/昂等非敢议/朝政但如郑人游乡校耳/上悟/乃薄其罪/议钞法忤旨/改安国军节度使/徙绛阳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官僚机构。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指的是封建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后来它成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C. 闰十二月:闰月是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十二月是在十二月后面又加了一个十二月。

D. 主事:本意是主持处理事情,作为官职称号,是指一个部门如吏部、礼部等的负责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铎颇受器重。章宗刚即位就提拔孙铎,并对人议论说如果都像孙铎那样为官从政,定然没有过失,希望官吏们向孙铎学习。

B. 孙铎作风刚直。在议论交钞的时候,孙铎与张复亨相互驳难,最终把张复亨驳倒,皇帝认为就连古代刚直的魏徵也超不过他。

C. 孙铎思虑长远。他认为国家在颁布法令之前,一定要反复论证,如果可行就坚决推行。国子司业纥石烈善才也认可他的说法。

D. 孙铎贪恋高位。泰和三年,孙即康、贾铉都做了参知政事,孙铎只做了户部尚书,他不满意,对人吟诗抱怨,遭到大臣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铎性敏好学,辽阳王遵古一见器之,期以公辅。

(2)比年号令,或已行而中辍,或既改而复行,更张太烦,百姓不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了。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过了三天,小两口去上班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顿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呵,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吗?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看戏。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通过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式,刻画了老盗贼及其团伙盗技奇绝的特点。

B. 小说以简略的笔法写了邻居们在新房被盗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当时天津卫一带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情景。

C. 从“过了三天”到“便扬长而去”,属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具体描绘了盗贼一伙偷盗和破坏新婚夫妇家财物的过程。

D. 小说的主人公是新婚夫妇,全篇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文;小说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交代了故事的最终结果。

E. 小说中盗贼团伙的首领是那个干瘪老头,其余两个年轻人都是盗贼团伙的成员,他们是否是真的父子不能确定。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绝盗”的“绝”表现在何处。

3.你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