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1.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案:
1.(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的明媚春景;(2)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的欢快热闹的场景。 2.(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①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概括。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的景象,“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春风荡漾、春花纷飞的明媚春景;“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感及手法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抒情方式主要为衬托、直抒胸臆。 点睛: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寡悔,非可律几也;次《蕃后》,保世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⑦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媺(měi):同“美”,美好,善。蕲(qí):同“祈”,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 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 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 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 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 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 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2)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

4.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