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B. 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C.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D.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答案:
B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 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 探骊得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忝窃虚名: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  

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周恩来与梁思礼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中可以看出,梁思礼在外貌基础上与父亲梁启超神似。不仅如此,他在爱国精神上也一脉相承。

B. “饮冰室”中的“冰”字,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说明感情如冰一般晶莹透明、清澈无瑕,真挚无比。

C. 自  “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到梁思礼开创出意义重大的“可靠性工程学”,其间经历了多次试验失败,这恰好印证了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

D. 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业绩,尽己所能。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薪火相传,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讲述梁思礼在美国深造时忍饥挨饿,回国后住简陋的单元房、拿微薄的工资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B. 为了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最初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学术局限,尽管两手空空,打破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C. 文章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严密紧凑。语言平实自然,融入了比喻,引用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 1960年,在中苏关系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梁思礼与400多名科研工作人员,撑起了中国航天的稚嫩脊梁,最终成功自主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

E. 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后,梁思礼又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进行工作,并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3.梁思礼被称为“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旦角

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他是有名有姓的人,但是人们都不叫,刚出道的时候,大伙儿都叫他“小白妮儿”,年岁大了,大伙儿又叫他“沙锅片子”。

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怪名儿呢?

原来,他好抽口大烟,后来解放了,铲除了黄赌毒,他只好从中药店买点大烟壳,用砂锅煮水喝。只有喝了这水,他才有劲儿将一副媚相足足地演到一出戏终了。无论走到哪里,他任啥不带,就提着一只砂锅,到了地儿,他任啥不干,就熬他的大烟壳。每每在戏开锣半个时辰前后,就能在戏台附近闻到一缕缕淡淡的特殊的香气。那准是砂锅片子的大烟壳熬出了好滋味。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他再也不用自己提沙锅、熬大烟壳了,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

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多半年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

婆母娘你息怒站在路口,

听儿把内情事细说从头,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眷,

也算是门当户对配佳偶......

媳妇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偶尔他也比划比划,让亲家母直感叹,到底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忧伤还是高兴。但他每回都拼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

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

儿子笑了笑。

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整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

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

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此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憋出一场病来。病好了,他脱了层皮似的瘦了下来。

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比赛那天,他唱了两段《西厢记》红娘唱腔,一段是:

他二人进房去先把门上,

门儿外战兢兢站立我红娘,

都只为老夫人把良心昧丧,

报不平我才陪你来到书房......

另一段是,

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

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

恨死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

从今后再不说你治家有方......

唱过了,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

注:旦角指的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从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出色的唱功。

B. 小说主人公虽是出色的旦角,但依然免不了沾染当时社会的恶习,写其抽大烟突出了人物的多面性。

C. 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非常着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

D. 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不笑”“叹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

E. 小说的语言散发出那种独特而清新的乡土味道,如“小白妮儿”“恁啥不带”“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

2.小说中,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戏文或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辈皆共伏               推:推崇

B. 迟明,迥方觉               迟明:黎明

C.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         望:希望

D. 上欢然曰:“公我者。”   爱:关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总角、豆蔻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为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国子博士就是在国子监里工作的高级教员。六国时就有博士,后世多因之。

D. 受禅又称“禅让制”,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尚希精通学业。就读太学时专心精研,获同学佩服;讲论《孝经》,词旨可观,得太祖赏识。

B. 杨尚希对政治敏感,行事果断。为宣帝发丧期间,发现尉迥异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 杨尚希能洞察时弊,积极进言。他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有冗费冗员现象,应当仿效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D. 杨尚希有足疾,蒲州美酒利于养病,皇帝将他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可见皇帝对他关爱有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

2)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