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                                                                 。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①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

②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

③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

④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

⑤人是怎么沦为兽的

⑥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A. ④①⑤②⑥③    B. ④①③⑥⑤②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⑤②⑥③④①

 

答案:
B 【解析】前文“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提出了“同情”这一概念,所以紧接的应该是④,排除C、D;后文“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中的“此”明显是接“人是怎么沦为兽的”这一话题,排除A。 点睛: 解答排序题一般可按五步进行。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汜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沙鸥”特征相同。

B. 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慨。

C. “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 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E. 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 “授”“拜”“擢”都是任命的意思。“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 “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D.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因忤旨将被罢免时,他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B.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C.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D. 彭时严于律己,节俭自律。平时安居无懒惰的仪容,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