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注意:①文体为议论文。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

 

答案:
坚守正直 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著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解析】试题分析:“坚守”是一宽泛的字眼,从语法上看可以添加宾语,可以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也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在“坚守的内涵”上作文章: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中国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 点睛: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灯笼红

牛汉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样又红又甜。我在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⑤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⑥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⑦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B. 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 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D. 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E. 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2.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

3.仔细阅读第⑤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曾祖母这一形象,请找出两处典型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郎,事孝景帝        赀:通“资”,钱财。

B. 使从者吉                   谢:告诉

C. 相如与俱临邛          之:到……去

D. 闻长卿好之                  窃:私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A. 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 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 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 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 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 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 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4.把课本和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