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整理﹑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叙事将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B.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国家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C. 门球是一项寓体、寓智、寓乐的大众体育项目,具有规则简单、战术多变、趣味性强,既动脑又锻炼筋骨,已成为老年人最喜爱的健身项目。

D. 有专家估计,在未来数百年内,整个地球的动植物种类大约50%走向了毁灭,11%的鸟类处于绝种边缘,每8种植物当中有1种濒临灭绝。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整理﹑挖掘和认识”的错误是语序不当,应该为“认识﹑整理和挖掘”。C项成分残缺,“具有规则简单、战术多变、趣味性强,既动脑又锻炼筋骨”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特点”。D项病因是不合逻辑,“未来数百年内”是将来时态,而“了”则是完成时。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仲诲字子忠,大兴宛平人。皇统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赐进士第,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海陵称赏之。贞元初,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大定二年,迁待制,寻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三年,诏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问所过州县,仲诲等还奏状,诏玉田县令李方进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擢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皆免去。丁母忧,起复太子右谕德,迁翰林直学士、改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捕得强盗数十人,诣州欲以全获希赏。仲诲疑其有冤,缓其狱。同僚曰:“县境多盗,请置之法,以惩其余。”仲诲乃择老稚者先释之。未几,乃获真盗。

入为礼部侍郎兼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宋国岁元使,宋主欲变亲起接书之仪,遣馆伴王抃来议,曲辨强说,欲要以必从。仲诲曰:“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往复再三,竟用旧仪,亲起接书成礼而还。复为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转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坐失纠举大长公主事,与侍御史李瑜各削一阶。仲诲前后为东宫官且十五年,多进规戒,显宗特加礼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诲立朝峻整,容色庄重,世宗尝曰:“朕见刘仲诲尝若将切谏者。”其以刚严见知如此。

——选自《金史卷·列传第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臣奉命远来/ 修好固/ 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 失大国欢/

B. 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

C. 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而信/ 约所载非使/ 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一时/ 失大国欢/

D. 使臣奉命/ 远来修好/ 固欲成礼/ 而信约所载/ 非使臣辄敢变更/ 公等宋国腹心/ 毋侥幸/ 一时失大国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后妃日常的言行录,负责起居注的官员随侍宫内,记录的内容很广泛。

C. 服御既可指驾驭车马,也可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的物品。在本文中应该取后者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仲诲出身名门,怀有真才实学。他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因为应对得体,受到海陵王的称赞欣赏。

B. 刘仲诲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他没有将厌次县抓捕的强盗全部绳之以法,而是释放了老年人和孩子,最后抓住了真正的强盗。

C. 刘仲诲任职东宫多年,始终尽职尽责。他多次向太子进献规劝告诫,世宗用合于礼仪的举动对他表示特别的尊崇。

D. 刘仲诲为官严肃庄重,个性刚强严峻。他担任宋国岁元使时,始终坚持金国的立场,驳回了宋的请求,圆满完成出使的任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

②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B. 作品中的工友嘟哝一句,另一个就“强烈抗议”“骂骂咧咧”,这段对话描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

C.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一点点自由。

D. 农民工们恨雨,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也没有钱,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相对较低。

2.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品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