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此番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演出,并不是由国内的团队完成翻译的,而是由一群英文背景良好的华裔美国人翻译的,这就保证了作品的质量。

B. 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期,但量的增长关不代表质的提升,真正有情怀、打动人心、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作品还不多。

C. 由于私人投资增长放缓和外部需求疲软,一些专家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2%左右,此后还将进一步小幅下降。

D. 根据《大运河》调查显示,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已依法下达处理决定,检查的整体情况也向各省级党委政府做了通报。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演出的台词”;C项相互矛盾,“至”与“左右”删掉一个;D项句式糅,应改为“根据《大河报》调查”或“《大河报》调查显示”。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根据《大河报》调查”和“《大河报》调查显示”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楙,字长孺,显谟阁直学士同之曾孙。入太学。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尉。公廉自持,不畏强御,部使者交荐之。调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创繁裁剧称。改知嘉定县。岁大水,劝分和籴,按籍均敷。发运使王龠、提点刑狱孙子秀俱特荐于朝,签书临安府判官,不为权势挠。有为淮东提举常平,辟楙提管,楙知其不可与共事,笑而却之。未几,政府强楙行,遂拂衣去,朝野高之。主管城南厢,听讼严明,豪石益惮之。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楙悉追之,不服者杖其人,械于他所,无不听命。添差临安通判。朝命鞫封桩库吏范成狱,不肯承庙堂风旨,无辜者悉出之。

知广德军。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饥民,官吏难之,楙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尝论天变及贾似道家争田事,触度宗怒,迁司农卿,寻为两浙转运使。海盐岁为咸潮害稼,楙请于朝,捐金发粟,复辍己帑,大加修筑新塘三千六百二十五丈,名曰海晏塘。是秋,风涛大作,塘不浸者尺许,民得奠居,岁复告稔,邑人德之。

迁户部侍郎。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值旱。故事,郡守合得缗钱十五万,悉以为民食、军饷助。节浮费,修府库。既代,有送还事例,自给吏卒外,余金万楮,楙悉不受。吏惊曰:“人言常侍郎不爱钱,果然。”改浙东安抚使。值水灾,捐万楮以振之,复请籴于朝,得米万石,蠲新苗三万八千。又以诸暨被水尤甚,给二万楮付县折运,民食不至乏绝。

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以老病辞,累诏不许,专官趣行甚峻。明堂礼成,进端明殿学士,楙以国步方艰,非臣子贪荣之时,力辞恩数。与庙堂议事不合,以疾谒告。二年春,拜参知政事,为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后六年卒。

(《宋史•常楙传》)

【注】楮:纸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

B. 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

C. 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

D. 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既是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各级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

B. 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房在大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 户部: 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D. 缗:穿铜钱的绳子,文中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楙很有才干,能裁断繁重的事务。多次在自然灾害处理中表现出优秀。发运史王龠、提点刑狱孙子秀都向朝廷特别推荐他。

B. 常楙不惧怕权势。他因意见不合拒绝了淮东提举常平的推举,即使政事堂强令常楙前行,他也没有前去赴任。

C. 常楙廉洁、不爱钱财。卸任平江知县时,他将送别的例钱发给吏卒,剩余的一万纸币钱,他也没要。后来诸暨遭受水灾,他又给两万纸币。

D. 常楙不贪图名利。朝廷升任他为端明殿学士,他认为国家正处于艰难之时,不是臣子贪慕荣禄的时候,坚决推辞恩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命鞫封桩库吏范成狱,不肯承庙堂风旨,无辜者悉出之。

(2)是秋,风涛大作,塘不浸者尺许,民得奠居,岁复告稔,邑人德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火迷离的小巷

我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也正因为很黑很黑,所以偶尔有些灯火,就显得特别明亮,印象格外深刻。

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常在晚餐后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的小藤椅,再将他的鱼篓往后座一摆,鱼竿往旁边一插,带我去台北的水源地钓鱼。车子吱呀吱呀地从台大教授聚居的温州街,经过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官邸和兵工学校的军官眷舍,进入违建区。那里没有路灯,两边的房子都是竹子和石棉瓦盖的、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头顶有晾衣竹竿和忘记收的衣裤,脚下是滑溜溜闪着油光的地面,屋里传出的是南腔北调的各省方言。我们必须提防突然泼出的污水、冒出的浓烟和喊着别打了别打了,冲出来的小孩。

为我家洗衣服的孙嫂、卖馓子的老爷爷都住在违建区。父亲曾带我去看过老爷爷炸馓子,白发老头趴在地上,伸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脸盆,就用脸盆装油炸。我不记得炸馓子的细节,倒是永远记得床上一个正在读书的少年,用恨意的眼光看我。父亲说馓子爷爷在大陆做铁路局的局长,三十八年只带出这一个孙子。

经过违建区不远就到了水源地,堤防外有一大片竹林和沙土地,有时候老远就听到喧哗,特别令我兴奋,因为表示当天搭了戏台。有平剧、相声、唱大鼓,还有我最喜欢的“漫画表演”。有一回牛哥驾到,他是我的偶像,因为他画头顶三根毛,尖嘴猴腮两颗牙,还穿着一双大头破皮鞋的牛伯伯太有意思了!他的现场表演更精彩,除了画牛伯伯、牛小妹,还请观众上台,在大大的白纸上随便涂抹,无论涂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牛哥都能三两下改成有意思的漫画,有一回还变出个光溜溜的美女,台下好多人吹口哨。我实在很想上去,不敢,但总想画什么东西能够考倒牛哥,到今天还在想,想不出来。

父亲也常在周末带我去万华“打泥人”。只记得街边一排小店,后面架子上摆着许多彩色的泥人,父亲用装软木塞子弹的气枪射击,泥人被打中掉到后面的网子里,就归我。

还有一回父亲带我坐公共汽车到了一个很热闹的夜市,好多摊子,上面挂着一串又一串小灯,卖的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像是鲜黄的杨桃汁、萤光绿的腌橄榄和红滋滋的烤香肠。街上热闹极了,舞龙舞狮踩高跷,鞭炮锣鼓声吵得听不见说话,散着硫磺味的烟雾把人都隐藏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带我爬上附近的河堤,看见外面停了好多船,人影幢幢的灯火在黑黑的水面拉着颤抖的闪光。还有人放烟火,烟火一支一支呼啸着上天,在黑黑的夜空爆炸成千千万万个小光点,瞬间全不见了!

父亲在我八岁那年就得了大肠癌,住进空军医院。记忆中那里像个学校,两边是平房,中间有个黄土地的大场子。有一天傍晚父亲撑着枯瘦的身子,带我走到医院门口买气球,虽然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但我挑了个土黄色的,因为看来比较结实。牵回病房,许多医护兵跑来看,说气球活像篮球,于是在走廊又笑又叫地拍来拍去,我也拍,突然砰一声气球不见了,只剩下走廊屋顶一排昏黄的灯,医护兵一下子都散了,我转身,面对的是躺在病房床上父亲苍白的脸。

父亲走后,我的童年更黑了,再没人带我去灯火迷离、烟花四射的夜市。后来家里遭了火,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说男主人死了,不给重建,母亲只好在废墟上盖个草棚,成为最牛钉子户,终于在两年后,逼得公家把我们迁到金山街的一栋小木楼。

巧的是我大学正好考上师大,可以听打钟再上学。还有个好处,是便于师大的同学来访。

大二那年我组朗诵诗队,请一位女同学到家里听录音,隔两天晚上八九点钟门铃响,居然是那女生,原来因为能源短缺,和平东路两边轮流停电,那女生教完家教回宿舍,师大那侧正停电,只好到对面巷子里的我家。我问她吃晚餐了吗,她摇头,我就去买了水饺给她。她才吃,我家这一侧又停电,于是点蜡烛。

记得那天送她回师大宿舍,出门好长一段路,一点灯光都没有,又没月亮,连脚下都看不清,简直是摸黑。我不得不小心牵着她的手,一直牵到了今天。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中描写了违建区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地面很脏,突然泼也的污水等恶劣环境,传达了我对违建区的厌恶之情。

B. 文中描写“馓子爷爷”的孙子“用恨意的眼光看我”,此细节意在传达出两个孩子间的隔膜是因为彼此陌生而产生的。

C. 父亲走后,家道中落,即使家中遭受了火灾,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也不给重建,让我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世态炎凉。

D. 文中写到父亲病重时“我”在医院走廊里和“许多医护兵”又笑又叫地拍气球,目的是谴责自己当年年幼无知不懂事,为自己的行为而忏悔。

2.作者为什么说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结尾写年轻时收获的爱情,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