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  染

袁炳发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读。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么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散发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时,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10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一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5元。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杨直有时听到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杨直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俩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杨直迎来了高考。

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愣,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杨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选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

1.文章开头的三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文章前半部分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

3.作者在文中连用了两个“一眼不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请比较他们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

【甲】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杨直有时听到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选自《不染》)

【乙】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选自《范进中举》)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暗示了杨直的才华;②并用老师、同学与杨直家邻居们的不同观点作对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下文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作铺垫。 2.①介绍杨直的家庭环境,表现父母的不称职,不仅不关心儿子的学习、生活,还丝毫不顾忌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对儿子产生不良影响;②与后文杨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大学形成对比,突出杨直的自强自立。 3.第一个“一眼不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直看吴爷爷象棋残局时的专注。第二个“一眼不眨”写出了吴爷爷对杨直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不受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的赞赏。 4.含义:这句话表面上写芽儿抵抗住了来自于巨石的压力,茁壮成长,实际上写出了杨直在这样不利的家庭环境下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第一个梦想。作用:点明主旨,表现了杨直的自强自立、有主见。 5.相同点: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甲文通过写邻居老太太的叹息,从侧面表现了杨直父母的不称职和杨直的懂事、自立。乙文通过写老太太慌和报录人、邻居吓一跳,从侧面表现范进发疯的吓人。不同点:甲文还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出杨直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坚持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努力的目标。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或答“细节描写”或者“夸张手法”也可),表现范进发疯的丑态,增强讽刺意味。 【解析】 1.试题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答出“暗示了杨直的才华”,从结构的角度答出“铺垫”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先答出内容,然后从铺垫和吸引读者的角度分析作用。 2.试题分析:答出介绍了杨直的哪些情况,然后分析和下文的关系,构成对比,突出杨直的性格。 3.试题分析:注意通过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主要是:写出了杨直看吴爷爷象棋残局时的专注和写出了吴爷爷对杨直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的赞赏。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抓住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注意从反应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 5.试题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小说的“侧面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B】【调查分析】由于青少年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导致高度认同,因此产生了“追星”这种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节选自《2015年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C】                         “明星同款”除了炫酷还有啥

  ①“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红”……当下,“明星同款”可以说是最热的营销用语,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丝效应的拉动下,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②“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则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一个明星上了电视,节目还没播完,他身上从头到脚的衣着佩饰可能马上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销品;更有甚者,明星吃过的小饭馆、路过的街道,吃没吃过、去没去过,都成了粉丝们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标准。

  ③举例来说,前不久,歌手李宇春在某电视节目中曾提到自己上学时常吃的牛肉粉,节目播出后,这家小店不用吆喝就被粉丝踏平了门槛;这之后,演员孙红雷、孙艺兴在录制某综艺节目时曾穿着军大衣在某家小餐馆吃饭,颇有生意头脑的餐馆老板将二人点过的牛肉拉面、牛肉汤、狮子头、酱蛋组成了“孙红雷、张艺兴套餐”,生意在线下火了,声名也在线上涨了;近来因被歌手鹿晗合影而一夜成名的上海绿色邮筒就更是红得出人意料,热情的粉丝为了求得与偶像同样画风的一张照片,不惜排队至凌晨三四点钟……

  ④然而,当粉丝效应制造的各种“明星同款”扑面而来,疯狂追星已经在客观上成为这个社会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除了碎片化的物质符号,我们的文化产品是否还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我们除了制造明星的炫酷与光环之外,是否还能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

⑤追星并无过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对明星生活物质表象的过度迷恋,实际上也体现出这种追求内在的盲目和空虚。这种盲目和空虚从何而来?一方面,年轻人固然应当反省;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在当前对年轻人文化供养和哺育方面的欠缺也应引起重视。我们能否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我们能否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与年轻人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事关未来社会文化生态的构建和整个民族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4日17 版)

1.材料【A】揭露了当前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2.请你根据材料【B】给“追星”下一个定义。

3.有人认为材料【C】第③段连用三个事例,有堆砌之嫌,应当去掉一个事例。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如何引导青少年不再疯狂追星?综合三则材料,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蕊丛丛以百数           数:计算

B. 宜黜汝旧               黜:除掉

C. 性果而识暗也           暗:隐蔽

D. 请具砚削牍             具:准备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移之山              不自怒怒花

B. 牡丹来也              君将哀而生

C. 记之自警焉            卷石底

D. 他日子之庭,无花哉   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

B. 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 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

D. 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

5.翻译文言文中划线句子。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2)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