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B】【调查分析】由于青少年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导致高度认同,因此产生了“追星”这种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节选自《2015年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C】 “明星同款”除了炫酷还有啥
①“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红”……当下,“明星同款”可以说是最热的营销用语,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丝效应的拉动下,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②“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则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一个明星上了电视,节目还没播完,他身上从头到脚的衣着佩饰可能马上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销品;更有甚者,明星吃过的小饭馆、路过的街道,吃没吃过、去没去过,都成了粉丝们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标准。
③举例来说,前不久,歌手李宇春在某电视节目中曾提到自己上学时常吃的牛肉粉,节目播出后,这家小店不用吆喝就被粉丝踏平了门槛;这之后,演员孙红雷、孙艺兴在录制某综艺节目时曾穿着军大衣在某家小餐馆吃饭,颇有生意头脑的餐馆老板将二人点过的牛肉拉面、牛肉汤、狮子头、酱蛋组成了“孙红雷、张艺兴套餐”,生意在线下火了,声名也在线上涨了;近来因被歌手鹿晗合影而一夜成名的上海绿色邮筒就更是红得出人意料,热情的粉丝为了求得与偶像同样画风的一张照片,不惜排队至凌晨三四点钟……
④然而,当粉丝效应制造的各种“明星同款”扑面而来,疯狂追星已经在客观上成为这个社会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除了碎片化的物质符号,我们的文化产品是否还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我们除了制造明星的炫酷与光环之外,是否还能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
⑤追星并无过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对明星生活物质表象的过度迷恋,实际上也体现出这种追求内在的盲目和空虚。这种盲目和空虚从何而来?一方面,年轻人固然应当反省;另一方面,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在当前对年轻人文化供养和哺育方面的欠缺也应引起重视。我们能否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我们能否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与年轻人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事关未来社会文化生态的构建和整个民族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4月14日17 版)
1.材料【A】揭露了当前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2.请你根据材料【B】给“追星”下一个定义。
3.有人认为材料【C】第③段连用三个事例,有堆砌之嫌,应当去掉一个事例。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如何引导青少年不再疯狂追星?综合三则材料,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答案:
1.青少年不顾家长的辛劳不惜一切代价盲目追星的现象。
2.“追 星”是一种由于青少年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导致高度认同而产生的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复杂的心理行为。
3.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不赞同。连用三个事例,可以更具体形象地论证“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示例二:赞同。三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这一分论点,都是从相似的角度,有堆砌之嫌,可以去掉至少一个事例。
4.①家长要注重引导,不能盲目溺爱、迁就;②树立身边的偶像,引导青少年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③文化产业应关注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④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要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和产品与年轻人实现更深入的沟通。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解释漫画的含义,抓住图画中的文字和人物的表情分析漫画的讽戒意义。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抓住图画中的文字和人物的表情分析漫画的讽戒意义。
2.试题分析:“追星是一种……的心理行为”,要有属性界定和本质特征。注意属概念是“心理行为”,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种差”。
3.试题分析:和足以明确观点,说明理由,如,赞同,三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粉丝经济”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由粉丝与互联网共同催生这一分论点,都是从相似的角度,有堆砌之嫌,可以去掉至少一个事例。
4.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不是自己信马由缰的乱说,可从“家长要注重引导”“社会尤其是文化工作者要创作出真正适合年轻人、并能引导其精神成长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树立身边的偶像”等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