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 一些媒体形象地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可以堪称一份“节日大礼包”。

C.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 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产生”的宾语成分残缺;B项,“可以”和“堪”语意重复,应该删掉“可以”;D项,结构混乱,“开创”的主语是唐太宗。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开创”的主语是唐太宗,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  遇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②荐:进奉③树:种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B.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写橘树“岁寒心”,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控诉皇帝昏庸无能,强烈讽刺当权者的软弱。

C. 五、六两句是说:自己就像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自己本可以为国家奉献一切,可惜自己内心不平,根本不愿意出仕。

D. 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 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想要推荐的贤者鸣不平。

2.后人评价这首诗“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枢密院”,宋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 “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C. “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 “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 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 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公礼葬。

D. 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朱亮祖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2)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在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B. 本文在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中最明显的反复最强烈的反差要数寄信了。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

C. 本文在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D. 本文由高超的谋篇布局技巧,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所要寄的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复杂多变的情节与场景,有效表达了写作者丰富多样的情感。

2.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永远的蝴蝶》为好,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寄信》为好,你主张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