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的审美感受,总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人通过大脑的作用,依靠多种分析器的共同参与,  ①  反映客观对象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属性, ②  产生完整知觉。  ③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时如此,在欣赏自然风景时亦如此。  ④  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对文字的视知觉所占地位虽然并不重要,但文学形象所激起的美感,却是建筑在回忆的表象基础之上的,  ⑤表象实质上又是知觉在记忆中概括的保留和复现。 ⑥  ,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感受始终脱离不开知觉因素。

 

A

而且

然后

不管

其实

即使

/

B

就能

进而

/

因为

毕竟

总之

C

/

并且

不但

因此

尽管

所以

D

才能

不仅

/

因此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运用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段的内容,弄清楚句子间的关系,就能准确判定关联词的运用。例如第一个空前后文的关系的条件关系,填写“才能”更符合关系复句,所以答案选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ping)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 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 起舞。

C. 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中来。

D. 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E. 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

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次乞严守帅之选,并大军之权,兴屯田之利。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尺籍之单弱者,市民之失业者,皆曲轸之。又告于朝日:“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诏给度牒百道助费。帝亲政,迁秘书少监。入见,帝日:“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

力主和议。甫奏日:“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授起居郎兼

中书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叟论甫守富沙日赃六十万,汤巾等又争之,清叟亦悔。未几,改知婺州,不拜。嘉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时清叟与甫并召,而清叟未至。甫奏:“台谏风闻言事,初亦何心。今人物眇然,有如清叟宜在朝廷,辞避实惟臣故,乞趣其赴阙。”翼日,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皆辞不拜。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注】度牒:由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唐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入对,论          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B. 忠臣敢谏之门    杜:封闭,阻塞。

C. 其赴阙        趣:催促。

D. 吏部侍郎        权:掌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B. 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C. 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D. 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针砭时弊,即使不被回复或搁置仍屡次进谏。

B. 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他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时正赶上大旱之年,他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百姓,并向朝廷呈告灾情,并得到朝廷资助。

C. 袁甫心胸宽广,不计前嫌。虽然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时弹劾他贪赃六十万,但他依然向皇帝谏言国家用人之际,像徐清叟这样的人应该重用。

D. 袁甫忧心边事,不重权位。当时国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为反对议和宁可多次拒绝朝廷任命或主动辞职,即使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亦坚持不就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2)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