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 “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提高和责任的加重。

(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

B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指敢作敢为“节”指有所不为“节”对统治者有利。

C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人们论气节大概总是从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谈起。

D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节”对统治者有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

B“气节”中的“气”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

C宋朝太学生集体请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它们依靠的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

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节”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气”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节”的表现。

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

C“节”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节”而死“气”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

D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

 

答案:
(1)B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从文章的全局出发,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文中作者表达的主要看法,从而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先指出“气节”的内容、作用,再讲“气”“节”的具体表现与价值取向的不同,因此,B项概括最为全面。A.C.D三项都是概括了文章某方面的内容,都不够全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项“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错,原文说的是“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然后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加以翻译,和选项内容加以比较,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难度不大,考的其实是考生的细心和耐心。通常会有因果关系推断失当,时间错位,对象不当,关键词故意翻译错等错误类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潜龙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 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B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C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D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

B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C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D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2)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