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默写

(1)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舳舻”“蔽”“罔”“啸”“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如本题“士也罔极”的“罔”是无,没有的意思,结合“极”标准,准则来记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啸”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    贻:赠送

B.不耻相            师:老师

C.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2.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作者对此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