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1.这首诗的一、二句诗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秋天月夜之下,水边蒹葭苍苍,山色苍茫,月照山前,明亮如霜。一、二句诗描绘了一幅凄清、令人生寒的别浦晚景图,渲染了一种悲凉、哀愁的气氛。 2.从“关塞”一词来看,友人可能是赴边去的,也就意味着能否重逢遥遥无期,因此诗人感叹即使只想在梦中相见,阻隔也会像远赴边塞那样的遥不可及。诗人以此来表达与友人重逢无期的哀愁和对友人深深的不舍。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可以抓住一二句中的“水国”“蒹葭”“夜”“霜”“月寒”“山色”“苍苍”等内容考虑。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体会。体会作者的情感: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考虑诗歌的写作背景;最后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重点抓住“离梦”二字,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情感是对友人的不舍。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 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 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公认的儒

学经典。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

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至明、清两

朝,变为对举人的雅称。

D.二千石,指称郡守。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汉

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愿

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逊,皇帝虽知其言语

耿直,最终不愿重用他。

C.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

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

D.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

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

4.翻译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2)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

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

B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

C《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

D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