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拓展题,不计入总分。可以不做) 

 

答案:
(1)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 (2)(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 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意对即可) (3)①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②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意对即可) (4)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简答题,只要抓住要点回答即可。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指向性。“开头两段”限定了答题的阅读区间,缩小了阅读范围。“场景描写”严格限定了需要鉴赏的具体内容,即第一段和第二段后半部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告诉我们,既要分析特点,又要分析作用,“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能只说其一,不说其二。“哪些”告诉我们,这“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不止一个方面,至少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总要与人发生某种联系,答这类题要扣住景与人(包括人的感情)的关系。第一个方面,答出“宁静”“和谐”“安静”“祥和”“安祥”“静谧”“意境美”等的一个即可;第二方面必须扣住景与人的关系作答。第三个方面则必须扣住景与情的关系来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论述题,要抓住要点进行具体分析。“构思”是这道题的关键词。“构思”是文学创作中内涵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一般指作者动笔前的思维活动,包括剖析素材、酝酿主题、提取素材、确定题目、安排结构、选择表现手法等。题干将其限定在“先抑后扬”这种表现手法上,抓住了这一关键,这道题的难点自然会迎刃而解。答题时,一要从人物形象塑造或情感表达效果作分析。二是从情节设置上作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论述题,要抓住要点进行具体分析。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人物语言的特色”。“人物语言的特色”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带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作品中出现了“我”和“她”两个人物,将他们的语言摘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发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色,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对这些特色进行分析,便是完整而规范的答案。做这道题要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简答题,只要抓住“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两个要点回答即可。做这道题要抓住“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文章主旨”两个关键词。“形象特点”是这个人物形象的具体性格,必须从情节中概括出来。“文章主旨”是作者通过叙述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前者呈现在情节之中,后者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感情倾向,蕴含在情节的背后。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必须分别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   计:账册

B.以晏子之觞而桓子      觞:酒杯

C.而力未者二十年       逮:达到

D.世之三公位            都:处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入,给其所聚/公田之利,足为酒

B.承其志,如公存也/亲戚情话

C亲亲仁民/怀帝阍不见

D母之族,无不足衣食者/犹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时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崇高、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 “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  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D 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 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 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 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