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好儿说话

赵春亮

调来市里工作前,武宇把凡是能想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吃饭、住宿、交通,林林总总,提前着手,全安排妥帖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大的困难却是说话。

那天,武宇站在办公室跟大伙打招呼。一句话出口,大家的目光便哗地一下聚了过来,脸上不约而同地带着惊诧和好奇。肆无忌惮地笑过后,纷纷说:“武宇你说话好有特点哟。”然后嘻嘻哈哈地学着武宇的腔调调侃。这情景让武宇一下子感觉到了自己的另类,活像羊圈里跑进一头驴。武宇的老家在甲洼,甲洼人说话去声多,口气冲,像钁头,一掘一个坑儿。以前在老家工作不觉得怎样,周围全是“小钁头”,每句话出口都像是一尾鱼游进了海洋里,流畅惬意。如果有外乡人来了,说起话来侉腔侉调,听着反而不舒服。如今,武宇成了外乡人,武宇说话成了侉腔侉调。

武宇很沮丧。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方言改良,重新开始学说话。真到学别人说话时,武宇才发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着独特的乡音,乡音不是那么容易就改良的,那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根深蒂固的东西。尽管如此,武宇还是用了十二分的精神去揣摩同事们说话的腔调,阴平阳去抑扬婉转,尽量不让口中那把“钁头”倔得那么生硬和突兀。

没有了口音的巨大差别,武宇跟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同事们似乎也忘记了武宇刚来时那口浓重的口音,但每每夜深人静,武宇心里却隐隐有些难过。好在周围少了鄙夷的目光和不友好的揶揄,算是融入了,毕竟人在机关,如果被排斥在众人之外,那是很危险的事。

当然也不时会出现些小麻烦。武宇工作的单位是个实权部门,在乡亲们眼中,武宇就是家乡的骄傲,平素不断有老乡来找武宇,要么有事相求,要么顺路拐来叙叙旧。无论怎样,武宇都得接待,泡茶递烟,说话聊天。武宇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跟大伙一块儿办公,谁有来客都是在办公室接待,武宇自然也不例外。可这样,问题就来了,怎么说话呢?跟老家来的人捏着嗓子装侉是万万要不得的,自然得说甲洼口音。口音是神圣不可遗忘的。从小就移居外乡的甲洼人,临老了回家省亲,如果话语中还掺着一缕乡音,也会被乡亲们竖大拇指的:不忘本!变没变口音与忘本与否一牵扯,口音问题便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可同事们会怎样看呢?一会甲洼口音,一会又抑扬婉转,转变之快不免让人感觉这人两面三刀、多变圆滑,怎么说都不算是光彩的事。

那天,上级主管部门一个领导下来调研,安排由武宇汇报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武宇汇报得很全面,也很精彩。汇报结束时,领导合上笔记本的那一瞬间,随意问了一句:“小武哪里人呀?”武宇心头不禁一惊,领导的口音是地地道道的甲洼口音,碰上老乡了!武宇不敢怠慢,老实回答:“我是甲洼人。”领导微微一笑说:“离家多年了吧?”这一问,武宇涨红了脸。领导平日身居省城,口音尚且未改,自己竟然拿腔拿调,领导看似无意的发问,分明是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武宇红着脸解释说:“领导,对不起,我不知道您是甲洼人,我怕您听不懂甲洼话……”领导摆了摆手没让武宇解释。中午陪领导吃饭,武宇心里乱乱的,一桌丰盛的佳肴,武宇愣是没吃出一丝滋味。本来该是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却让自己自作聪明的口音弄巧成拙了。武宇心里懊恼不已。

时隔不久,武宇被提拔了,成了单位手握重权的领导。来宣布任命的仍是上次来调研的那个领导。招待宴上,武宇去敬酒,领导一扬脖喝下去了。武宇想再次解释一下上次汇报的事,领导又制止了,说:“小武,你不用解释,我今天来,就是让你以后能好好说话。”

武宇一时没反应过来,领导笑着拍拍武宇的肩膀又说:“小武啊,我是地地道道的甲洼人,那天你一开口,我便听出来了,乡音难改呀!我理解你的苦衷,当年我跟你的处境还不是一样的嘛?我也是走到今天,坐到现在这个位置才理直气壮地用甲洼口音说话嘛!今天把你放到这个位置,就是让你痛痛快快地说话。”

武宇眼圈一热,赶紧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说:“谢谢领导关爱,今后我一定好好儿说话!”武宇觉得自己的甲洼口音说得那么顺耳,那么有力,像钁头,砸地有声,铿锵有力。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好好儿说话”为题,既显得新颖,又让它作为小说的叙事线索,讲述发生在主人公武宇身上的有关“说话”的事情,简洁明了。

B“‘钁头’倔得那么生硬和突兀”,“钁”和“倔”放在一起,通过相似音让人对甲洼方言产生联想,清晰地表现了甲洼人耿直倔强的个性。

C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说话”这样的小事中探究人生道理和社会规律,引发读者对为人处世与社会风情的深入思考。

D小说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以外,还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E领导发现武宇也是甲洼人时,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还是把他当同乡人,最终理解并原谅了武宇,鼓励武宇理直气壮、痛痛快快地说话。

(2)围绕着“说话”,武宇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武宇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好好儿说话”在本文中有什么特定意义?它将矛头指向了什么人或现象?

 

答案:
(1)CA(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初见新同事说了家乡话被调侃时,感觉别扭尴尬,甚至沮丧。 ②学习“说话”后,感觉稍好又隐隐有些难过。 ③被当领导的老乡发现没讲家乡话,内心懊恼。 ④面对当领导的老乡理解了自己不“好好说话”的苦衷,内心感激。 (3)①谨慎。上任前“把凡是能想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安排妥帖”。 ②善变通。尽快学说话,适应新环境,又在见老乡时不忘乡音。 ③善应酬。汇报工作“精彩”“全面”;当领导随意问一句“哪里人”时,立即引起警觉,郑重应对。 (4)a①畅快地用自己最习惯的乡音与别人交流。②不迎合他人,坦陈自己的心里话,“砸地有声,铿锵有力”。 b示例一:将矛头指向以狭隘的观点排斥他人的人。说同一种地方话,就属于同一个圈子;如果说话另类,就会遭到调侃甚至排斥。说的话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也会自觉烦恼,煞费苦心学习“说话”去融入对方。 示例二:将矛头指向屈从于环境不敢以真实示人的人。武宇为了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不得不认真“重新开始学说话”,直到同为甲洼人的领导告诉他要“好好儿说话”,他才似乎明白做人的根本在于好好做人,做真实的自己。 示例三:将矛头指向了不能“好好儿说话”的社会环境。主人公武宇身处不同环境,有多种角色定位,不能“好好儿说话”。面对老乡,须说出地道的家乡话;面对同事,尽量融入,避免受到排挤;面对领导,居然为自己的说话而懊恼。 示例四:将矛头指向了“位置”决定话语权的现象。小说中写的事实是能否“好好儿说话”取决于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武宇初来乍到,处“边缘位置”,他不敢“好好儿说话”。后来遇到“走到今天”才“理直气壮地用甲洼口音说话”的老乡领导,被提拔放在“这个位置”,才可以“好好儿说话”。 【解析】 (1)试题分析: B“清晰地表现”有夸大成分,应该是“暗示”。D“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分析错误,没有自然环境描写。E“心中有些不快”分析错误,文中只是写了武宇自我感觉“弄巧成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围绕着“说话”,武宇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答题关键词“心理变化”“ 围绕着‘说话’”,答题从小说中“说话”情节来推测心理变化人物。围绕“说话”有以下情节发展:初见新同事说了家乡话被调侃时;学习“说话”;被当领导的老乡发现没讲家乡话;当领导的老乡理解了自己不“好好说话”的苦衷,并提拔他。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重点在“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上任前‘把凡是能想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安排妥帖’。”“尽快学说话,适应新环境,又在见老乡时不忘乡音。”“汇报工作‘精彩’‘全面’;当领导随意问一句‘哪里人’时,立即引起警觉,郑重应对。”等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好好儿说话”在本文中特定意义,在文中找到依据,答案在文章结尾部分,“武宇觉得自己的甲洼口音说得那么顺耳,那么有力,像钁头,砸地有声,铿锵有力。”。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好好儿说话”,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先明确“好好儿说话”含义,然后在文中找事例加以证明,最后结合实际贪看法。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官,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是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中,“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和足下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C.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